华南地区高校会计类专业人才培养调查报告文献综述
2020-04-13 16:06:10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培养会计类专业人才仅仅着眼于能够按照会计制度的要求完成记账、审核、编制财务报表等基本工作,在早期市场经济时代,此类会计人员基本能够满足企业财务方面的需要,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的深化,高校培养的传统财务会计毕业生与企业的实际管理需求愈发脱离,因此,有必要对我国高校的会计人才培养情况进行分析,并加以改良。此篇以华南地区高校为例,探讨该地区高校会计类人才培养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相应可行的解决方案。
华南地区高校会计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专业课程设置问题
专业课程设置问题涉及多个方面:1、朱莲美(2010)认为,为了尊重学生的个人兴趣,避免大一新生选择专业的盲目性,一部分大学开始实施推迟至大三分专业的政策,这是导致此类学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课程安排困难,进而课程设置时序颠倒、内在联系被打断的主要原因。暨南大学曾经实行的”大平台”招生就是这一类政策的典型代表。2、白君贵,白璐(2011)则认为,无论是本科还是硕士阶段,会计类专业课程设置结构上,必修课过多而选修课过少,给予学生多方面发展的余地不大,且各高校之间课程设置雷同,缺乏专业特色。
二、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不平衡
刘婧,丁春玲,张丽芳,翟会颖(2012)认为,虽然近些年来各高校已经认识到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实际情况表明,会计实践教学仍然落后于理论教育,存在着诸如实验设备落后、没有专职的实验教师、校外实习基地建立有难度、较少有企业愿意接收实习学生等问题和困难。问卷调查显示,过半数的企业认为高校培养出的会计毕业生”缺乏实践能力”。
三、华南地区高校会计类专业”质”、”量”差异
会计学一向是我国较热门的专业学科。据刘永泽,翟胜宝(2009),截止2007年,我国1089所本科院校中(含独立学院)设置会计学专业的有508所,占高校总数的将近一半,而华南作为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拥有约20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会计学的高校比例应该更高。然而在庞大的”量”下,华南高校会计学”质”却并不突出,根据2013年中国大学会计学专业排名,没有一所华南地区大学进入会计学排名前十,该地区排名最高的中山大学也只是屈居第11位,”大众化和低素质”成为困扰华南高校会计学发展的难题。
四、师资和教学需要进一步提高
连年的高校扩招,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高校学科的盲目建设。硬件需求不高、准入门槛相对较低的”软科学”,例如会计学,成为了此类高校扩张的首选,其直接后果就是会计学教师的紧缺,一些高校不得不招入一些资历相对较浅、经验不足的教师,导致了教学质量的下降。荘芳芳(2010)提出,高校要在教师的选拔、培训以及继续教育上下苦功夫,狠抓师资队伍建设,才能保证会计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同时教学方法也应做到与时俱进,汪伟(2012)提出教学方法的改进是提高会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除了常用的讲授法,案例教学法以及讨论式教学法也应充分发挥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