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激励制度与会计政策选择的关系毕业论文
2021-05-06 14:26:54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我国经济市场形成以来,资本市场一直是经济市场发展的重要标志。在我国整体市场体系中,资本市场由于迅速发展已经成为了核心,同时,对资源配置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其中,企业的会计信息的披露对资本市场的良好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会计政策选择又将是评判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想要使资本市场良好健康的发展,势必要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规范企业会计政策选择行为。
在多种会计程序和会计技术中选择一种最合适的,是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选择就是会计政策选择。可是因为会计对象有很多不确定性,实务的多样性,企业自身的发展环境和经济环境不同,所以,会计政策的选择具有客观性、必然性和合理性。会计政策的选择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会计问题,因为会计信息的生产会与他相关,而且企业的经济状况和经营水平也会影响它,更进一步的来看,它也影响着当下以及潜在的投资者、企业管理部门、政府、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所以一个企业的经济处理、经济矛盾和经济分配都与会计政策的选择相关。会计政策选择是会计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综述
我国对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上世纪80年代的会计改革和92年会计准则的发布才使我国企业在会计政策选择的时候有了一定的自主权,从而慢慢的我过开始有了越来越对对会计政策选择问题方面的研究。国内对于会计政策选择研究的文献很多,早期集中在规范研究上,在最近几年,实证研究的文献呈现递增的趋势,同时,选择不同的学科视角契约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也开始出现了很多关于会计政策选择研究方面的文献。但是我国关于会计政策及选择的理论研究远滞后于国外,这是同我国的社会和经济环境发展相吻合的。
1.3.2 国外研究综述
国外很少有专门研究会计政策选择问题。自1968年Ball和Brown进行了会计盈利与股票价格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后,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问题一直是会计研究的前沿问题之一。因此国外研究成果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的研究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从会计政策选择研究的进程上看,西方学者对会计政策问题的研究经历过两次高潮。第一次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主要是研究会计政策的一些规范性问题,如会计政策的性质和目的等。一般认为,企业管理人员的会计政策选择行为奉行稳健主义原则,即当某一会计程序有多种处理方法可供选择时,应当选用对股东权益产生乐观影响程度最小的一种方法。第二次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以会计政策选择为重心的实证会计研究,其重点是对哪些企业将不采用或采用某种会计方法进行预测和解释,而不是研究企业应该采用何种具体的会计方法。
1.4 课题研究内容
全文包括六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对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及思路等需要说明的问题等进行了阐述;第二部分对
本文研究的会计政策进行综述;第三部分对企业会计选择的动机进行分析;第四部分对激励制度进行概述和分析,第五部分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和激励制度之间联系进行分析。第六部分论述了如何完善企业制度和会计政策选择。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文献研究法。首先对于国内外相关理论文献进行广泛阅读,了解掌握国内外相关理论动态打好理论基础。
2、描述性研究法。结合我国现状和会计政策选择的理论,通过自己的理解,对会计政策选择的相关问题给予叙述。
第2章 会计政策选择概述
2.1 会计政策的概念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其中:
会计政策的原则是基于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适用于企业会计核算所采用的具体会计原则:如预计负债的确认条件;收入的确认条件等。
基础,是指为了将会计原则应用于交易或者事项而采用的基础,主要是计量基础:如交易性金融资产等用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计量或公允价值计量;资产减值中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或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计量等。
会计处理方法,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中按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规定采用或者选择的、适合于本企业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如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成本法和权益法;研发支出的处理方法;借款费用的处理方法等。
企业应当披露重要的会计政策,不具有重要性的会计政策可以不予披露。判断会计政策是否重要,应当考虑与会计政策相关项目的性质和金额。
2.2 会计政策选择的原则
会计政策的选择不仅仅是一个简单会计问题,而是与企业的解决各种经济关系、经济矛盾、经济分配的一项重要措施。选择合适的会计政策,有利于会计信息的准确,从而保证企业的良好发展。因此,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时,需要考虑周到,结合企业自身来进行选择,而不能仅考虑自身利益。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时,需遵循以下原则:
1、适用性原则
企业选择会计政策时,应自行与本企业的生产、经营的特点和企业的经济环境相结合,就是说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的同时,应该考虑行业特点、经营的规模、管理制度、经济环境等各种因素。适用性原则是保证会计政策得到良好发展的前提。同时,适用性原则还会使会计政策随着企业自身因素和经济环境进行重新选择和重新调整。保证在新环境中的适用性。对于这一点的理解,与一贯性原则有着相同的辨证关系。
2、合法性和相对独立性相结合
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的时候,必须按照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允许范围内进行选择,只有这样,才能使提供的会计信息得到真实和可比性。如果不按这些规定执行,则被视为违法行为,需要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但是,当选用的会计政策和国家相关法规规定不一致时,需保证会计政策自身的稳定和独立性,遵守会计核算的固有规律,对于国家相关法规相关规定的变化或调整不必拘泥于此。 3、成本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的时候,要注意会计信息的成本效益并进行权衡。在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质量性的基础上,对于方便理解和实行的会计政策,企业需优先选择,企业应选择便于理解和实施的会计政策,并尽可能地降低操作成本。在操作成本大致相等时,企业就优先选择能使提供的会计信息更相关和可靠的会计政策。
4、遵守职业道德原则
一名会计人员想要上岗执业需遵守职业道德。我国的一些企业由于被利益蒙蔽了双眼,从而通过不恰当的会计政策进行谋取利益的现象十分普遍。因为会计政策在会计信息的生产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道德建设在会计政策选择的时候显得十分重要,需要加强道德建设。
5、一贯性原则
当企业选定会计政策后,需保证会计政策的各个时期是一致的,是连贯的。不得随意更改。但是,在保证一贯性的时候,不能改变会计政策,需要灵活的理解。当已经在使用的会计政策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出现问题时,企业就应该重新更换合适的会计政策,是企业保持良好稳定的发展。
当然,企业在重新选择会计政策的时候,要紧紧遵循会计准则和制度进行对应的账务处理,在完成财务报表的时候需要在附注中说明,确保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准确的会计信息对企业的会计选择做出正确的判断。
第3章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分析
3.1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动机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选择会计政策与国外企业选择的会计政策具有相似性,可是也具有符合自身国情的特点。并且我国上市公司在政策选择方面具有宽泛的选择方位,发展空间比较大,我国上市公司进行会计政策的选择主要受行业特点的影响,另外还会受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经营管理者思想、公司盈利能力等因素。
3.1.1 规避市场管制动机
受制于政府高度管制,目前国内的资本市场限制很大,企业的诸多市场行为,特别是上世、配股、交易和退出等都要经过政府的一些列会计指标的管制。例如,对于上世公司的配股资格,政府部门规定必须公司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要连续三年达到10%,且每年不能够低于6%,但部分受政策保护的行业会相对放宽;而上世公司出现两年以上连续亏损,其股票就会被进行处理,一旦出现三年连续亏损则必须暂停交易。因而上世公司为了自身利益,避免被摘牌或者特殊处理,往往会与市场管制部门进行博弈,而变更会计政策是上市公司获胜的一大法宝。所以上市公司进行会计的变更就是为了对利润进行操作,进而进行预订目标的实现,让公司的运行获得的利润满足政府对于配股或上市管制方面的最低要求。当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比10%低或者接近10%,每股对应的收入接近且低于零,那么采用会计政策的选择对于利润的增加的可能性就会增大。因此进行市场管制规则的有效应对,从而保证企业控制人的利益最大化,这也是我国企业进行会计政策选择的最主要的思考方向和最主要的动机。
3.1.2 隐性的分红动机
企业的会计利润水平会对经营者的工资和奖金的总和产生决定性的作用,要保证货币收入水平的提高就需要对提高会计利润水平的会计政策动机。可是现阶段我国缺乏完善的经理市场对会计利润的会计政策进行管理和完善,现阶段上市公司的管理者很大一部分属于政府官员或者准政府官员,这些人为了保证自身的职务消费和政治前途就需要对委托者托付的经营管理目标进行有效实现,保证保配股、扭亏摘帽等情况的掌握,对于上市公司的经营者来说,这类目标的实现也就是政治目标的实现,企业制定的考核指标、追求目标遵循的共同特征就是行为的短期化表现,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缺乏有效的措施和考量。因而造成上市公司在经营中存在整体状况不明朗、监督机制不完善的情况,在这种发展态势下经营者要保证企业利润的提升进行会计政策选择可以对利润达到有效操控,快速达到目标的实现。针对这个情况,一般来说上市企业经营者都会进行利润的会计政策的虚增或者新增来实现目标。
3.1.3 债务契约动机
与西方国家的企业不同,我国上市公司对于债务契约假设与方面,针对上市公司中财务状况发展较好、融资主要是股权融资的公司,不会产生选择会计政策的动机来针对债务契约,只有在丧失配股等股权融资资格、主要进行债务融资的上市公司,才会以债务契约的原因产生选择会计政策的动机。
3.1.4 政策成本动机
例如,在1998年,我国国家审计署进行了以石油、石化为主的具有垄断性质行业的审计,主要进行了56家大型企业的审计,结果表明其中石油企业对于自身的利润进行隐瞒的数额达到了20.66亿元,而石化企业进行利润的虚报多达59.10亿元。现阶段很多的国有企业对自身的利润都进行虚报,造成虚高的假象,可是石油行业却进行利润的少报,造成这个的原因主要就是因为石油受到价格体制的影响,在中央财政上可享受到很多优惠政策,得到政府的财政补贴。可是中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改革的逐渐深入,造成石油企业存在越来越明显的自负盈亏现象,企业为会享受更多的优惠政策,就会造成企业进行利润少报的动机,进而获取向政府寻求财政支持的理由。
第4章 激励制度分析
4.1 激励制度概述
激励制度是通过一套理性化的制度来反映激励主体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的方式。
4.1.1 激励制度
激励机制是指管理者依据法律法规、文化环境和价值取向等,对员工的行为从物质、精神等方面进行鼓励和激发以使其行为继续保持和发展的机制。
激励机制的原理:在组织系统中,激励客体和激励主体之间通过激励相互作用的方式。即企业管理者采用激励的理论和方法,对员工采用不同程度的满足和限制,以此引起他们心理状况的变化,达到激发动机,引起行为的目的,使员工的每一种内在动力,朝着所期忘的组织目标做出持久努力,再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加强,对行为加以控制和调节。激励机制在企业中的使用,对于吸引人才,协调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的冲突,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最大限度的激发员工的工作潜能以及提高员工素质等,都起到良好的作用。
4.1 我国企业激励制度现状
近些年,我国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在员工的管理方面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企业普遍存在激励方法匮乏、员工跳槽频繁、管理成本增加等现象。因此,如何管理员工,了解他们的需要,激发他们的工作动力,是成为新时代的管理者首要考虑的问题。其次,人才在我国中小企业中起着尤其关键的作用,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以及中小企业实施员工有效激励机制的重要性虽然被很多中小型企业管理者意识到,但是,大部分中小型企业的管理者对激励机制的理解不够正确,存在较严重的片面性。我国中小企业现有的激励机制,主要是通过以物质和精神的方法来创造、激发、满足并维持员工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为基本条件,从而保证企业实现预定目标。大部分中小企业出现在改革开放初期,特殊的经济转型期造就了企业的粗放型的成长模式。企业经营者持续关注企业如何发展壮大,却忽略了很多与成长速度不协调的因素,出现了管理的上的缺陷,特别是在员工激励机制方面,毫无作为。现如今,随着我国社会体制的日益健全和市场经济的逐渐丰富和步入正轨,虽然大多数的中小企业管理者都有了进行员工激励的意识,并通过各种方式来完善部分激励机制。但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激励机制仍然存在较多问题。
第5章 我国企业激励制度与会计政策选择现状分析
5.1 激励制度及会计政策变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