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力配置对高校发展的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2020-06-27 19:36:57
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是高等教育最可靠和最稳定的经费来源渠道,政府的财政拨款作为高校财力配置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对高校的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而每年公布的高校排名作为衡量高校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公众的关注。
本文将对高校财政拨款和高校发展之间的影响展开研究。
一、高校财政拨款制度的演变 孙文基认为,1949年建国以来至今,我国的高校财政拨款具体演变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一)基数 发展 1955年-1986年,我国对高校的财政拨款采用的是”基数 发展”的模式。
”基数”就是指各高校在当年所获得的拨款额以上一年度所获得的拨款额为基础,”发展”就是指考虑到当年事业的发展和变化的情况将会给高校带来的增加的费用。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是却不公平,也不利于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益。
各高校都以上一年度的拨款额为基础,可能会将不合理的因素长期保持在拨款总额中,导致各高校获得的经费金额不均衡;再者,这种方法既不考虑投入成本,也不考虑产出绩效,忽略了财政效益的提高。
[1] (二)综合定额 专项补助 1986年10月,经国家财政部和国家教委联合考察,颁发了《高等学校财务管理改革实施办法》,要求对高校财务管理体制和高校教育事业经费拨款机制进行改革,办法中明确规定高校年度教育事业费预算按综合定额加专项补助的办法进行核定。
”综合定额”就是指由财政部门根据培养成本和财力可能确定教育经费的定额标准。
”专项补助”是是根据各个高校的发展的特殊需要和政策目标,由财政部门和教育部门另行设定的有专门用途的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