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社会学类 > 思想政治教育 > 正文

习近平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化思想研究文献综述

 2020-04-14 16:28:04  

1.目的及意义

1、目的及意义

1.1研究背景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盛,总是伴随着文化兴盛的支撑,而文化兴盛需要文化紧跟时代潮流,实现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当下,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全媒体时代已成为一个大趋势,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等,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中国作为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瑰宝丰富的大国,互联网等新媒体科技不仅承担着交流联系的基础作用,更应该与中国发展同步,为中国的发展服务,在新时代下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与魅力。

习近平总书记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始终坚信中华民族不仅能创造出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他曾多次在讲话中提到要大力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指出中国要大力推动媒体融合的建设与发展。因此,利用新媒体技术来重新赋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便成为一个重要突破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深入考察调研、主持召开重要会议,谋篇布局、全面部署,推动解答媒体融合发展这“一项紧迫课题”。2019年年初,更是在中央重要会议上就此发表了重要讲话。

从历史和时代的角度来看,利用先进科技实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不仅体现着我们对于中华民族历史的回忆与自信,更是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顺应了现代化的要求,具有极大的时代意义与价值。

从继承和创新的角度来看,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需要在新时代继续绽放其应有的魅力与光芒。在全媒体趋势下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人带领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发扬与转化,不仅是对于传统优秀文化成果的继承,也为实现其二次辉煌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上来看,根据习近平等领导人多次的重要讲话传达的发扬传统文化的精神以及全媒体理念的指导,对我国当前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现代化转化,不仅可以体现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发展性,做到与时俱进,也可以丰富习近平总书记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以此指导中国文化建设的实践,让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更好的把中国建设成为文化强国。

1.2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国外文献综述

目前,尚未有外国学者对习近平同志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化思想进行研究,近几年来国外有关文化研究提出了如下一些观点:中国对软实力的渴求是由心理和物质两方面推动的:一方面是关于尊重和地位,即获得与中国物质实力相符的国际影响;另一方面是要减少中国变得强大的恐惧、改善与国际上其他国家敌对状态的窘境。(Kingsley Edney, 2016;)还有美国学者提出在信息时代,软实力不仅仅是影响力,它还包括吸引人的能力,而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取决于三种资源:文化、政治价值观和外交政策。(Joseph S. Nye,2012;)国外对于科学与文化之间关系的研究有如下观点:有学者论述文化的本质就是科技展现的过程和结果,以及文化具有技术的性质。(Heidegger,1962;)也有学者从两者双向互动角度提出科技只有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才会兴旺发达,反之则相反,同时文化的发展也受到科技的制约,它们只有相互支持,才能更好的发展。(Talcott Parsons,1980;)

(2)国内文献综述

国内关于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科技与文化结合方面的众多学术论文、著作主要从内容、特点、社会价值等方面展开研究,其主要论述如下:

内容方面:有学者从道德观、价值观、政治观、民族观、国际观五个视阈分析,分别指向个体、社会、国家、民族以及国际等渐次递升的多个层级,指出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华文明蕴育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品格,是崇尚和平、协和万邦的“和”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周秀红,孔宪峰,2014;)从科技与文化方面,有学者提出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自媒体互播是传统文化精髓传承的新路径,要用平等心态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对接。(申琳,李敏昌, 2016;)还有学者认为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科技进步给文化发展带来革命性变化,文化科技融合创新的内在机理与路径选择,是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也是新的文化建设理念。(于平,2014;)

特点方面:习近平传统文化观是在国内人民文化需求增长、国外文化竞争激烈的背景下提出的传统文化观,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实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传统文化观,与其他文化观相比其特点十分明显,主要有正确的价值导向性、丰富性、创新性、整体性、实践性。(卢新星,罗晖, 2017;)

社会价值:有学者认为习近平总书记传统文化观是应实现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时代要求提出的,对国家、社会、个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卢新星, 2017;)还有学者提出习近平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化转化是与时俱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创新性解释,不仅有益于补充党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问题上的原则和立场,又进一步丰富了党的传统文化观。而且习近平总书记通过其治国理政的实践和言传身教,成为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升华者,其传统文化观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应。 (张峰铭,李海晶, 2016;)

不足之处:我国学者对习近平同志的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转化思想的研究中,很多人涉及对习近平同志传统文化观的研究,对习近平新媒体理念的研究成果缺少,对于以新媒体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研究不足,且多为从理论与思想方面进行探析,缺少与实践的结合和例证。因此,既往研究对新媒体促进传统文化现代化转化方面缺乏涉足,疏于与实践结合,研究成果较少。基于以上认识,从以新媒体理念促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转化的角度来研究和丰富习近平总书记的新时代思想体系,并为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做出贡献是极其必要的。


{title}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title}

2、基本内容和技术方案

2.1基本内容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根据新的时代要求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三).研究意义(宣传习近平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转化的思想,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服务于文化强国建设)

二、习近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转化思想的时代背景

(一)新时代文化建设发展的需要

(二)新时代弘扬传统文化的需要

三、习近平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转化的基本思想

(一)理论基础

1.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2.全媒体理念

(二)基本内容

1.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定义阐释

2.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转化的涵义

3.利用科学技术实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化

四、习近平全媒体理念下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转化的实践路径

(一)与媒体宣传的融合使故宫文化大众化传播

(二)用科技三维立体效果对文物古玩的趣味性展示

五、习近平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转化思想的重要价值

(一)提高国人文化素质与情操

(三)服务于中国文化强国建设

(四)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2技术方案

本选题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基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和习近平的全媒体理念,结合习近平的多次系列讲话中对于全媒体理念的阐述,以及对于传统文化现代化转化的重视和指示,分析和举证当前我国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转化的成功范例,准确把握习近平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转化思想的内容和如何利用新媒体技术实现传统文化的重生,以及探讨意义价值何在。


3. 参考文献

4、参考文献

[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3.

[3]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中共中央宣传部编 2016.

[4]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2014.

[5]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3.

[6]卢新星..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6.

[7] 周建超.论习近平的文化建设思想[J].广西社会科学,2015-7.

[8] 周国辉.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与浙江实践论析[J].观察与思考,2016-6.

[9] 刘立.以非对称赶超战略推进空间强国建设[J].学术前沿,2016-8.

[10] 张国祚.学习领会习近平关于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大思路[J].红旗文稿,2014-10-24.

[11]骆郁廷.文化软实力:基于中国实践的话语创新[J].中国社会科学,2013-1.

[12]沈壮海.文化强国建设的中国逻辑[J].人民日报,2016-9-21.

[13]申 琳,李敏昌.自媒体时代传统文化精髓的传承研究——学习习近平关于传统文化的系列讲话精神[J].法制与社会,2016-3.

[14]李国东,傅才武.推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是突破文化发展困局的基本政策路径[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7-5-10.

[15]高奇,马来平,牟杰.论科技与文化的互动机制及模式[J].贵州社会科学,2017-8-01.

[16]王圆圆.科技的双重文化意蕴及其双向互动关系探析——基于科技与文化融合的视角[J].科学管理研究,2017-8-20.

[17]习近平.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 推进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 2565 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25:02.

[18] 习近平.在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4-09-25:02.

[19]习近平.习近平在山东考察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1-29.

[20]Jude P. Dougherty. The Nature of Scientific Explanation[M].Catholic University of America Press,2013.

[21] William Jones. Governance of China[M]. Shanghai Press,2015.

[22]Kingsley Edney.Implications for China’s Soft Power under Xi Jinping[M].2016.

[23]Joseph S. Nye. China and soft power[J]. 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2012 (2).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5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