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治建设经验研究毕业论文
2021-03-10 23:28:28
摘 要
自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人民的生活质量有了显赫的提升,国民生产总值不断飙升,使得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产生了沧海桑田的转变。依法治国的建立,民主法治的建设,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良好的法律和社会环境建设,为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在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之下,探寻出一条与中国国情最吻合的法治道路,立法、司法、执法、守法四个环节已经归入法治的轨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然而,政治、经济仍然需要深入发展,中国法治建设受到无穷无尽的瞩目。因此,我们需要在我国法治实践中,寻找更加适宜中国发展的法治道路。
关键词:法治建设;法治建设的成就;法治建设的经验教训
Abstract
Since thirty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people's quality of life has a prominent promotion, GDP soaring, making China polit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environment has changed in the transi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rule of law, democracy and the rule of law construction, provides a good legal and social environmen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Great achievement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rule of law. China China under communist party lead, find out a best fit and China national law road, legislation, judicial, law enforcement, law-abiding four aspects has been placed in the orbit of the rule of law, the socialist legal system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as been formed.
However, the politics and the economy still need to be developed in depth,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le of law in China is receiving endless attention. Therefore, we need to find a more suitable road to rule of law in China's rule of law practice.
Key words: rule of law; construction of the legal system; achievement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le of law; lessons learned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le of law
目 录
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
1.1.1 研究的背景 1
1.1.2 研究的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
1.2.2 国外研究现状 2
1.3 研究方法 2
第2章 法治建设思想演变的历史过程 1
2.1 法治建设的涵义 1
2.2 法治建设与法制建设的区别 1
2.3法治建设思想演变的历史过程 2
第3章 我国法治建设的基本思路 3
3.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治建设的做法与成就 3
3.2 我国法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5
3.3 中国法治建设面临的挑战 5
第4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治建设取得的经验 7
第5章 结束语 10
致 谢 11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治建设和民主建设不断巩固,依法治国的建树和实行,使得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我国法治建设已经获得伟大的劳绩。但是,仍然与人民群众的期望存在一定的差异,我国法治建设接下来接受的挑战居多,例如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同时我们的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备,仍然有许多法律需要制定和修订。
1.1.2 研究的意义
理论意义:本课题依照《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摸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治建设的经验研究,区分法治建设与法制建设的含义,了解法治建设思想演变的历史过程,分析我国法治建设的主要成就与措施,认识法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法治建设道路。
实践意义:探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治建设的经历,是带领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火车头,也是大家在我国法制建设中得到保障的保险箱。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法治建设前进的发动机,也是百姓在我国法治建设进程中得到和谐自由发展的引擎。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了解国内研究近况,有助于鼓动我国的法治建设的发展,具有关键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国内研究表明,纵容中国在法治建设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也在某方面存在瑕疵,我们必须通过制度化、正规化、文明化来鞭策法治前进。
(1)关于法治:资本主义的法治和社会主义的法治是存在差异的。例如,谢觉哉曾经明确提出: 我们需要社会主义的法治,不需要资本主义的法治。所有的保守主义和污秽的影响会从旧社会中削弱人们的意志[1][1]。相反,新的民主制度是由法治和道德规范管理的,实现法治的关键是依法行事,依法行事的关键是遵纪守法,如果人们没有遵守法律,其就会失去社会价值。
(2)关于区分法治建设与法制建设:改革开放以后,国内的学者普遍强调把法治的概念从法制的概念中分离出来,依法治国的目标是法治建设。例如,在1982年,李步云提出了法治的概念并列出了法治与法制之间的区别[2][2]。法治是运用法律作为原则,严格按照规定进行管理,法治和法制的概念和延伸涵义是不同的,两者具有独特的科学意义和不同的社会功能。
(3)关于法治政府:法制政府是国家的法制建设中的核心,是法制建设国家建设的重中之重,只有在以此为核心下发展,法制社会的伟大目标才能够实现。例如,马怀德提出了法治政府的四个特点: 法治政府是清正廉洁、诚实无欺、有所作为、以民为本的服务型政府[3][3]。
(4)关于法治与政治文明: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必须以法治为根基。要改变党的执政作风,实行制度创新,加强法治建设,创设合理的政治文化。何士青认为:“因为权力的双重性质,人性有其软肋,中国缺乏民主和法治的传统,腐败现象严重,一方面,法治对政治文明的价值,是政治文明的结果和符号,也是政治文明的中坚力量;另一方面,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召唤法治的并存,现代的政治文明离开法治是会缺少活力的[4][4]。”
1.2.2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认为,中国在法治建设上取得突破进展的原因是西方平等、自由和法治概念的引入。然而,他们对中国法治建设和民主化发展方向的解释是不够全面的,我们需要运用辩证的眼光看待这个问题。
(1)关于法治建设:罗伦斯认为: “在江泽民的领导下,广大群众和媒体开始关心政治并且进行积极地监督,政府正在探索更大的透明度和一些法律草案,让群众发表自己的主张。在一个特定的法庭审判过程中,司法部门已经开放并由中央电视台播放审判进程,创了法治的新时代[5][5]。”
(2)关于宪政与法治国家:根据经济发展方案,民主法治社会的最佳条件是中国正在逐步创设一个兴旺发达的小康社会。德国学者孟文理在他的文章中详尽地描述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历史历程,他指出: 改革法律制度的动机不是因为人权,而是因为国家经济的因素,这不仅符合高度发达的经济要求,而且符合现代社会的法律尺度[6][6]。在二十年左右的时间里,中国选择了构建“法治”的基本路线,建立了一个现代化的法律体系。
(3)关于政治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政治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造诣。例如,关于人民代表大会的建设。欧博文指出,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系列的改革,全国人大代表开始代表不同的社会阶级,党、政府官员和人民群众一起讨论国家政策,这对国家政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7][6]。
1.3 研究方法
(1)文献综述法:通过图书馆及其数据库资源查阅我国法治建设的理论研究,而后大量收集法治、法学的理论,从建国以来发表的关于历史理论的著作与期刊,放在一起研究与对比,提取出里面的优点再进行理论总结,为本课题的理论依据提供好保障。
(2)比较研究法:本课题涉及法治与法制两个方面,弄清两者的内涵与区别,每一个领域都有大批的研究资料,通过对相关领域不同资料、期刊等分析参考与比较,有利于对课题研究并自成系统。
(3)理论联系实际法:先从理论上对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价值进行研究,然后通过对实际的分析并与我国现采取的法制建设做法、经验相联系,最后得出理论并进行实际应用。
第2章 法治建设思想演变的历史过程
2.1 法治建设的涵义
法治就是准则、序次和权力的统治。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切机构和组织都务必在宪法和法律的架构内活动。同时,要在人民群众中普及,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因此,法治的概念在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目标中发扬,化解矛盾,保卫太平方面发挥作用。法治着重论述的是:第一,法律具有最高的权威,所有组织必须在宪法、法律的框架中行动[8][7];第二,规则自身要有精良的法律,并且是人民共同意愿的结果。因此,这是一个规则之治、良法之治。
我国经过长时间的封建阶段,经过长时间的战争、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我国尝试了很多治理国家的方式,从当前的情状来看,治理国家的基本形式应当是法治。因为可以通过粉碎一个旧的世界,创设一个新的国家,创立一个新的法律体系,但不可能通过革命来统辖国家、整治社会,治国还是要靠规则、靠体系。
从人类历史的进程来看,最有效的、最保障的,也最理性的治理方式是由规则统治,由体系统领。所以,提出国家管理体制和行政能力的现代化,优先强调的是管理制度。在国家治理体系中,体系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通过这种方式,这种治理才能被视为一种现代的治理方式,而这个国家只能被称为现代国家。
2.2 法治建设与法制建设的区别
“法制”与“法治”都是法律文化的一份子,虽然它们确实为我们人类慢慢发展所积累下来的成果,但是,这两部分仍具有鲜明的差别。
法制的特征有:第一就是一种面对整个社会的规章制度,属于表面的、客观描述这一层面(器物层面);第二,法制强调的是社会管理制度的普及性、稳固性和权势性;第三,法制是某个国家或者某个地区的法律体系,包括现行的法律和现行法律相对应的法律意识和实践。因此,法律制度是一种与国家共存的现象,有国家就有法律。
法治的特征有:法治同样有鲜明的特征:第一,“法治”是是一个与“人治”相对应的概念,是治理社会的一种原则,思想,理论与方法,并按照该原则提出的。第二,法治是社会不断发展形成的一种社会意识,其不仅强调了社会治理的主动性与意识,也强调了其变化性。第三,法治是操作法律来管理社会和国家的法律武器;第四,法治是与民主密切相关,是民主和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有法制却不一定有法治。换言之,一个国家一定有一个法制体系,但是一个法制体系不一定有法治。在过去,把法制与法治相提并论是很缺乏科学性的,因此“法治”的概念应该与过去使用的“法制”的概念区分开来。
2.3法治建设思想演变的历史过程
中国的法治建设思想不是自古就有的,是党和政府不断深化对其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并形成的思想战略,从而不断地推进国家的发展。从改革开放开始,我国法治社会建设过程大致可分为三步,把这过程的过背景,内容与焦点给分清,并坚持下去。这不仅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持续健康发展做保障,更是实现名族伟大的复兴的前提。
第一阶段:1978年至1991年。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认识到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反思了“文化大革命”的教导,总结了“文化大革命”的训导。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一致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决议》指出:此份决议指出了“文化大革命”是由领导者错误的错误而发动并被反革命集团所利用,给党和人民带来的惨痛的灾难。通过这份决议,为党的继续工作指明了方向。
第二阶段:1992年至199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