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经济学类 > 电子商务 > 正文

移动金融服务对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以江苏省灌南县为例文献综述

 2020-06-04 20:18:57  

目前,国内外的许多学者对移动金融服务及消费行为都做过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研究,主要包括对移动金融服务的发展浅析、移动金融服务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但在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受影响程度方面着墨不多。

1.对移动金融的发展研究

总的来说,国内许多学者都对都曾对移动金融发展的影响因素做过研究,而对于研究影响因素的方式,每位学者的研究途径又各不相同。黄红星[1]对我国移动金融发展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深入分析了制约其业务拓展的主要因素,并针对我国手机银行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金武[2]基于当前国内外移动金融的发展情况,就移动金融对金融服务模式格局的影响进行探讨,分析移动金融面临的主要风险,并提出实施移动金融监管的建议与措施,以期促进和保障我国移动金融产业健康、安全和可持续发展。闫治国[3]从我国移动金融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了我国移动金融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完善建议。Carney, John[4]通过众多数据调查研究得出移动金融不会带来银行冰河时代的结论。

较多的学者运用调查法对移动金融问题开展研究.如薛高[5]通过开展调查研究,对移动金融在我国发展的现状进行总结,分析了移动金融风险管控的重要性,总结出加强移动金融技术风险管控的4点建议和措施。吴朝平[6]基于现实生活的案例,探讨了移动金融的影响、制约因素及发展路径,认为应坚持风险可控前提下充分发展移动金融的基本态度,推行宏观审慎框架下合理微观监管的监管思路,舆论引导与政策扶持基础上充分调动看不见手的力量促进发展的发展策略。而2015年Lien. Jerry,Hughes.Laura[7]等通过调查发现移动支付在促进发展中国家金融包容性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此外,还有多位学者采用定性分析法来研究移动金融的技术风险识别以及存在的问题以使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如王晶[8]、常兆春[9]等主要从移动金融服务基本的概念形式、所产生的原因、具体化的技术风险识别和管控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将这方面的新型内容传播给更多的人,使他们了解这种新型事业无限的发展潜能。张祯[10]认为移动金融将金融服务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相结合,虽具有方便快捷、成本低廉等特点其触角深入到生产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能够使人们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享受优质的金融服务,是未来金融服务的发展方向,但互联网时代下移动金融发展仍存在监管不足、技术不强、服务供应链各方风险各异等问题,同样的还有陶旭[11]、任子君[12]、中国人民银行[13]研究的课题。Lingbo Xv[14]以移动金融为基础建立钻石模型,得出国家扶持政策对移动金融的发展至关重要。只有通过加强金融创新,注重人才和市场分析,与其他组织合作,商业银行才能推动干预,建设适合自身发展的移动金融生态圈。

除此之外,有的学者对某地区的移动金融问题进行了研究.如杨蓉[15]、杨春秀[16]以青海省藏区移动金融发展现状为例分析,就如何更好的发展移动金融市场提出建议。Kunovskaya, Irina.[17]以南非移动金融服务发展情况为例分析了没有银行账户的电子金融和消费者补救情况。

上述文献研究的是移动金融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等,大多数学者采用的是调查法,通过实证调查与发放问卷收集数据相结合的方式,本文也拟将采用这种方式研究移动金融服务对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

2.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在对消费者行为进行分析时,不同学者的研究途径仍旧不同。高洋,王琳雅[18]从匹配视角出发研究消费者渠道选择行为,将任务技术匹配模型落实到多渠道具体环境中,肯定了多渠道营销的优越性。李晶[19]基于情境理论,对影响消费者行为的情境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了精神消费是消费者行为的一大趋势。项典典[20]从价值理论研究出发,以移动信息、娱乐、购物三类APP用户为研究对象,多元回归分析与结构方程模型(SEM)结合探索感知价值对信息采纳意愿的影响机制。Morad Benyoucef[21]利用刺激 - 有机体反应模型和五阶段消费者决策过程,提出一个综合框架,为建立消费者决策支持系统提供帮助。王财玉,雷雳[22]则研究网络购物情境下的羊群效应探究消费者行为的内涵、影响因素与机制。陈梅梅,董平军[23]基于与淘宝网合作进行的面向全国网络消费者的调查数据,依据消费决策过程理论模型来探究中国网络消费者的行为偏好与消费决策。施颖[24]、张桂花[25]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分析得出消费者的个性特征、产品的价格、购物的便捷性等因素是影响消费者选择网购行为的主要因素。祝长华[26] 、陈灵勇[27] 、冯娜[28]在Davis技术接受模型基础上加入网站因素与感知服务质量两个变量,结合感知有用,感知易用,感知风险3个变量并通过调查问卷收集数据,构建消费者购物行为意向模型,从而确定影响消费者网络购物行为的关键因素。Gil, Eleazar,Cesan#237;[29]创建了概念模型并基于在线调查问卷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影响在线消费者行为和购买意向的外在和内在因素。

一些学者则对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进行相应的分析。谭洪业[30]建立了居民消费相对综合计量模型,得出收入是决定居民消费的最为关键的因素,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确实受到不确定性因素、消费惯性和短视行为的影响。杨嵘[31]建立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了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应用Shapley值分解方法分解了这些因素结果显示,在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差异的贡献度排名中,城镇化水平位居第一,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次之,地区固有因素排名第三,之后依次是老年抚养比、少儿抚养比和医疗支出。常密密[32]通过构建”产权制度改革#8212;农民行为选择#8212;农民收入增长#8212;农民消费结构升级”的理论分析框架,理顺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和消费扩张机理,验证了”中收入农民是农村消费的中坚力量,农民的消费结构正由生存型转向发展型和享受型”的命题。王保花[33]通过对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消费观念、消费环境进行分析,提出引导我国农村居民良好消费行为的措施有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增加有效需求,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优化农村消费环境,开拓农村信用市场,引导农村居民合理消费。柯忠义[34]、张爱辉[35]围绕城镇化与收入结构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及流动约束、收入不确定性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与地区分异,得出收入水平是影响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的最主要因素,东部地区收入影响系数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谭洪业[36]在研究收入类型与农村居民消费关系的基础上引入MS-VAR模型,研究两者之间的动态非线性关系得出在两区制的经济状态下,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性收入仍旧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但是在经济紧缩期,家庭经营收入和转移支付对消费有着重要的影响。王小华[37]利用1993-2013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级统计数据,将农村居民的习惯形成、不同来源收入的非均衡增长与农村居民消费相结合,在构建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理论模型基础上,运用广义矩估计方法对其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农村居民消费受到习惯形成的影响而存在明显的棘轮效应,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变动在整体上表现为对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变动的过度敏感性。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5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