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经济学类 > 电子商务 > 正文

基于演化博弈的社交平台个人信息安全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2020-04-14 14:52:04  

1.目的及意义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4G高速网络的普及,各类社交网络平台和移动APP纷纷涌现,并逐渐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据统计,2018年末全球已有28.9亿人拥有社交媒体账号,其中最大的社交网站Facebook的日活跃用户为17亿人,而国内用户量最大的社交平台微信也有10亿活跃用户。数据环境下,拥有庞大用户群的社交平台为用户提供了范围更大的交际圈,极大的拓展了社交图谱,加速了信息的流传和传递。然而,用户有意或无意的在社交网络平台中存储和分享个人信息,其个人信息极有可能遭到侵害。近年来,各类社交网络平台的用户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频发,如2014年7月,iCloud云数据库遭受黑客攻击,众多明星的账号、照片、视频等个人信息信息遭到泄露。2015年7月,社交网站Ashley Madison的用户信息泄露,涉及用户数量达3700万。因此,在大数据环境下,如何建立一个完善、有效的社交网络个人信息保护机制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因此,如何分析用户的社交偏好,结合影响社交平台收益的各类因素,探寻双方个人信息行为的采取条件、博弈过程和演化机理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引入演化博弈理论,假设用户与社交平台均属于有限理性,构建双方个人信息策略的演化博弈模型,利用微分方程稳定性原理分析行为主体之间的作用机理,寻找系统的演化稳定策略及其条件。在此基础上,运用Matlab进行仿真研究,直观的反应演化趋势,证实演化分析的有效性,并提出相应的个人信息保护对策和建议。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当前各国政府和学术机构都十分关注个人信息问题, 2015年,欧盟执委会通过了《一般数据保护条例》,规定了个人数据的保护原则和监管方式。澳大利亚政府专门设立了“个人信息专员”,负责调查个人信息侵犯事件。与此同时,中国工信部也发布了《大数据白皮书》,阐述了我国大数据发展所面临的安全个人信息挑战。当前国内外关于社交网络个人信息保护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主要偏重于信息加密算法,忽略了用户行为偏好和社交网站收益等影响因素。一方面,用户出于自我展示和扩大交际圈等目的,可能在社交平台上过多的分享个人信息,另一方面,个人信息泄露背后所形成的贩卖产业链潜藏的巨大利益,可能诱使社交网站主动泄露和贩卖用户信息。而针对这两类因素的分析在当前研究中鲜有体现。

从研究文献来看,目前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研究可分为技术管理和法律监管两个方面。技术层面的研究大致分为三类:匿名个人信息保护、访问控制和差分个人信息保护。综合来看,当前个人信息保护的研究集中于保障个人信息信息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但少有研究对社交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信息分享和贩卖所产生的收益进行分析,可能导致个人信息的“过度保护”,不利于社交网络的发展。文献通过构建博弈模型来分析个人信息保护的成本和收益,但都是基于行为双方完全理性的假设,没有考虑到现实中博弈方由于认知能力有限、决策情境复杂等因素,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title}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title}

2.1研究的基本内容

本文第2节首先介绍了目前社交网络用户个人信息保护的研究进展,及博弈论在信息安全领域的应用情况;

第3节研究了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下社交网络用户个人信息的保护模型,分为攻防博弈、共同防御博弈和联合攻击博弈3种情形进行分析,并将用户之间的关系层次作为重要变量引入模型,深入分析关系层次对博弈结果的影响;最后得出结论。

2.2研究目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5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