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经济学类 > 电子商务 > 正文

公益基金助推生态恢复运行机制研究—以浙江青山村龙坞水库水源保护项目为例文献综述

 2021-12-27 22:03:44  

全文总字数:3810字

文献综述

选题背景

十九大报告在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面强调要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生态补偿制度对推进生态环境领域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健全市场化、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是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1]在日益工业化的大环境中,生态文明建设对于整个人类以后长久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这也涉及到大部分工业化导致的环境污染后的生态恢复项目。

传统经济学认为,环境问题与市场失灵紧密相关,解决环境问题主要依靠政府力量,依靠政府投资。我国环境问题累积速度快、程度重,随着近年来政府环境治理投资的不断加大,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好转。[2]在生态恢复这一大工程中,需要政府统筹,社会支持以及背后不断完善的政策支撑,其中运作个体责任与义务不明确,社会机构和当地人民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知匮乏,政策法律的激励与规制以及整个生态恢复工程中资金链的良好循环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如何发展绿色公益基金在生态恢复中的重要作用,在探索公益基金如何更好推动生态恢复运行机制的过程中,我们以浙江青山村龙坞水库水源保护项目为例,分析其运作方式,利益关系链还有其背后的相关政策支持,得出生态公益基金的市场化一体化模式,为国家社会的生态恢复事业建言献策。、

国外研究现状

生态环境修复基金制度在美国已发展成熟,逐渐形成的环境修复基金体系,拥有完善的法律体系,科学的运营管理制度促进基金的高效运行,但美国在对生态恢复基金的具体法律规定与实施中也有不足。[3]French Brown (2007)认为美国超级基金法案的出台,一是对危险废物场所紧急救助,使修复后的生态达到原来的水平,降低有毒有害废物对人们身体健康和环境资源的侵害;二是落实“谁污染谁付费”这一原则, PRPS(潜在责任人)应负责救济和清除现存的有毒有害物并支付反应成本。[4]这说明国外对于公益基金助推生态恢复运行机制中的制度法律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需要我们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的大型河流生态修复工程均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均以生态工程技术为基础对受损河流进行生态修复。[5]包括美国的近自然工法和“流域保护方法(watershed protection approach)”、日本的“近自然河流工法”等。如美国佛罗里达州基西米生态修复工程有力证明了渠化工程中恢复河道的自然水文水力条件对河流生态修复的重要性。[6]生态修复现在不仅仅是单一自然生态的过程,更是结合社会经济支出与收入的社会经济过程,其中需要结合理论与现实的综合实践理论和价值认知,在生态修复项目中整合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概念框架和研究方法,正逐渐得到研究者的关注。[7]公益基金作为其中一种助推生态恢复的经济措施,其中针对不同生态领域的恢复有不同的策略,策略中所需生态恢复技术需要不断的更新和发展。公益基金在生态恢复方面的运用,不仅仅在简单的经济数据中,整个项目中政府,社会和生态恢复专业机构的合作模式是基金能够得到合理运用的核心。

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我国学者围绕公益基金助推生态恢复开展了大量研究。在这些研究过程中,各学者通过研究公益基金背后的法律,或者研究公益基金在生态恢复中的经济效益等等,虽然研究角度各不相同,但他们大部分都认为公益基金作为社会经济的一部分,助推生态恢复的过程中需要政府,社会和专业生态恢复机构的分工合作和有机结合。这其中是需要一定的模式概念框架支撑的。有学者提出构建区域性生态环境公益基金。[8]财政部相关人员也提出以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健全多元化生态环境保护投入渠道。[9]更有学者提出完善生态保护修复资金体系的新构想,构建多元基金模式。[10]公益基金在生态恢复中的应用和分析在近几年来有了一定的发展。在国内结合公益基金帮助生态恢复的各种项目中,浙江青山村龙坞水库保护项目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案例,多方联合进行资源拼凑,发展亲环境产业实现利益共享,以水基金信托的方式开展的水源地保护项目对我国生态恢复的制度构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11-13]。国内学者对此项目的分析总结也为公益基金在后来的生态恢复项目添砖加瓦。但国内对于公益基金在生态恢复中具体实施的步骤,需要因地制宜的改善,也需要面临生态文明建设关于环境保护的新要求做出相应的改进,总结公益基金如何促进生态恢复的核算框架的同时,也需要更完善的政策和决策支持。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5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