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管理学类 > 人力资源管理 > 正文

幼儿教师的情绪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2020-06-29 20:40:23  

文 献 综 述

在现代知识经济社会,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教育的需要越来越大,对教育工作者的要求也随之变高。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压力大,情绪劳动的要求高。其中,幼儿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教育对象是幼儿这样一个心理和生理都无法完全独立的群体,情绪劳动的要求更高。因此,对于幼儿教师而言,情绪管理是其必需的职业素质之一。而近年来幼儿园虐童事件的频发也表明了幼儿教师的情绪管理不当会对幼儿造成的危害。

一、情绪管理的理论回顾

情绪管理这一概念最早由Hochschild在社会学领域提出。Hochschild(1979)认为情绪管理需要个体遵循一定的情感规则,调节自身的情绪或感觉,并且是可以根据环境的要求进行管理的。但是Hochschild在情绪工作,情绪劳动,情绪管理这三个概念上的界定模糊也使得后来的学者产生了概念使用的混乱。

在Hochschild的研究的基础上,Bolton和Boyd(2003)认为在商业,专业,社会三种情境下有着不同的情绪表达规则,个体可根据不同的规则进行多样化的情绪管理。个体在工作环境中需要进行多项情绪管理活动,一旦进入工作场所就需要进行表象化的情绪管理将模式切换到社会人状态,为了符合组织的规定进行规范化情绪管理,为了满足组织特定要求,达成组织目标进行利益化情绪管理,与同事和客户的相处中使用慈善化情绪管理。

马向真和王章莹(2012)认为情绪管理以情绪和情感为操作对象,是情绪管理能力的本质属性,拥有四个操作维度即:内容,对象,操作和产品。以所有具体的情绪为内容;对象是个体自己的情绪,个体对他人的情绪,个体和他人间的情绪互动以及个体对物的情绪;操作则包含了对正面和负面的情绪活动的识别,理解和处理,并以此产生情绪管理的产品。

而针对情绪劳动这一概念,张晓和夏婧(2017)提出情绪劳动是员工为了达到社会工作的特点要求所做的自我情绪管理。

同时,情绪劳动又存在着表面扮演和深层扮演两种形式,廖化化和颜爱民(2014)在大量的文献研究后发现表层扮演对情绪耗竭的预测力最强,而深层扮演虽然对员工存在正向作用,但是高强度的深层扮演会和表层扮演一样给员工带来情绪耗竭。而赵慧军和席燕平(2016)则通过研究提出表层扮演会正向影响员工的情绪耗竭,深层扮演会负向影响员工的情绪耗竭,同时员工的深层扮演策略会通过影响员工的内部人身份感知,进而再影响员工的情绪耗竭,员工的自我效能感则会正向削弱表层扮演策略与情绪耗竭的正向关系。

而情绪耗竭,去个性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也是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李瑾和徐燕(2016)则采用Maslach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和情绪智力量表研究发现在三个维度中,情绪耗竭产生的比例最高。更近一步的发现31岁到40岁的教师相对其他年龄段的老师承受的来自家庭工作的压力更大,情感耗竭和去个性化的比例更高。而受教育程度和工作年限也和情绪耗竭程度呈正比。

由上述文献可以得出由于情绪管理的对象的特殊性,其相关延伸概念和具体的测量,会根据研究者选择的研究方向和采取的研究方法有所不同。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5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