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路径研究文献综述
2021-03-11 00:34:51
1.目的及意义
1.1选题背景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社会组织成为了除政府以外有效的社会问题治理力量。近年来,我国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政策为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空间,社会组织越来越走上了专业化的道路,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持续提升。政府通过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推动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有利于社区的健全完善和可持续发展。
1.2国外现状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国外非营利组织形成和发展较早,政府将权力下放,使得非营利组织在参与社区治理方面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到目前为止有关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涉及的范围也比较广,为我国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在国外,参与社区治理的主体体现出多元化的趋势,E.奥斯特罗姆(1990)在《公共事务治理之道》一书中指出政府并非是唯一的治理主体,还包括执政党、社会组织、民众,并且对于各主体在公共事务治理过程中的所起的作用与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其次,非营利组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莱斯特.M.萨拉蒙(2002)在他的著作《全球公民社会一一非营利部门视界》中提出,非营利部门对于公民社会形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施巍巍,杨风寿(2008)也认为非营利组织在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非营利组织能够提供更廉价且更具创新性的服务,可以提高生产率。在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方面,王名(2013)表示,国外政府主要通过合同制,补助与凭单制,社会效益债券等方式向非营利组织购买服务。在非营利组织的监督机制方面,张立民,李晗(2012)对国外非营利组织的监督从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个方面进行总结,其中,内部监督主要是理事会监督和审计委员会监督,外部监督主要是出资人或出资机构监督和事务所审计。
国外对于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研究偏重于实证性和应用性,研究涉及准备,实施以及监督等方方面面,对我国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研究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
1.3国内现状
在我国,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研究始于2009年,2015年达到最热。对于国内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研究,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大类:
第一,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相关主体方面的研究。参与社区治理的主体有政府、社会组织、社区、居民等。王栋(2012)就如何建立社区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及维护这一关系运作的科学机制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建立统一的治理联络机构、开放的公共活动领域、健全的法律规范的协调机制,以及公共决策机制、公共协商机制、公共决策机制、公共选举机制、公共服务机制、公共信用机制等运行机制。池慧玲(2014)也提出在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过程中应注重主体多元化,摆脱仅仅依靠政府一元主体实现社会治理的模式。Zhang和Cheng(2014)从社区主体角度,提出社区应重视政府的社会功能,加强社区自身的建设,关注居民意识的培养等措施,提高社区的治理能力。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未来街道社工个人职业素质形成分析外文翻译资料
- 为灾后社会发展组织社区 定位社会工作外文翻译资料
- 城市老旧社区适老化改造路径研究外文翻译资料
- 赛博格宣言:20世纪后期的科学、技术以及社会主义女性主义外文翻译资料
- 谁接受少数民族的文化?多数群体成员文化适应的人格视角外文翻译资料
- 社会工作和精神病学视角下战争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初级护理中的生物—心理—社会挑战外文翻译资料
- 网格化管理促进城市社区防治犯罪的实践与思考外文翻译资料
- 社论:COVID-19期间老年人的孤独感和社会隔离——对老年学社会工作的启示外文翻译资料
- 社会支持与中国农村的“留守”老人:以江西省为例外文翻译资料
- 从抗争到顺应:科层组织视角下的快递员身份认同与行动策略外文翻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