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文学教育类 > 汉语国际教育 > 正文

教师的个体因素对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2020-04-21 16:28:49  

1.目的及意义

1、研究背景和目的: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竞争力的不断增长,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日益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关注汉语、学习汉语。面对汉语学习热度急剧增长的局面,如何提供更高质量的教学,如何保证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何正确且符合客观规律地展开教学等一系列问题成为汉语教学组织者们亟待解决的难题。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最直接、最普遍的组织形式,它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过程,因而,作为参与主体之一的教师,在如何改善教学成果的研究上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教师往往对实际教学成果具有直接和间接的双重影响:一方面,教师的知识素养、专业素养决定了授课和解惑的专业水准,由其主导的教学活动设计也直接决定了课堂质量;另一方面,不同教师的授课风格和方式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知识接受度和课堂参与度,从而间接影响学生最终的学习成果。不可否认,对于教师自身因素的研究无疑对提高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质量有重要帮助。

教师的个人素质是由多方面组成的。除去诸如自身学历及知识储备的硬性条件,对外汉语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把控也带有强烈的主观性色彩,而这种主观性与教师的个体因素密不可分。个体因素不仅会影响教师本人对于教学法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它还会影响教师对于不同语言要素的重视程度、对不同课型的擅长程度。此外,如同性格决定行为般,个体因素会在不经意间形成教师特有的个人气质和授课风格,对学生的接受程度具有重要影响。课堂教学的主观性贯穿于课堂的教学法理论选择、教学方法使用、课程进度安排、师生互动方式等影响教学成果的方方面面,不容忽视。

目前,国内在对外汉语教师的分配和选拔上仍然沿用传统观念,即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是否具有优势取决于其知识素养储备的多少,而教师间不同的个体因素对课堂教学所带来的影响却尚未得到足够重视。在这样的教学现状下,研究教师的个体因素对课堂教学各方面产生的影响,根据影响的大小、好坏敦促教师有效利用或克服自身因素,进而完善对外汉语教师的选拔、任用机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首先,针对教师个人对对外汉语课堂的影响,国内大部分学者多将关注点放在对外汉语教师自身知识修养和能力素养上,从多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有的从对外汉语教师应具备的知识能力水平进行研究,如付思思(2017)在《对外汉语教师能力的培养》中强调对外汉语教师需要具备专业理论素养、外语素养、交际能力等知识能力;有的从对外汉语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即熟练度带来的影响进行研究,如郝丽霞(2011)在《新手与熟手对外汉语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中提出实践性知识会影响占据主导地位的七类教学思想,从而影响教师的决断;有的通过学生反馈的信息出发,研究其对于对外汉语教师素质的培养期待,其中有从留学生的教学过程反馈即外国学生角度入手,如李晓朋、吴增辉(2012)的《从国外汉语学习者角度分析对外汉语教师的培养》,以及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对对外汉语教师的期许即专业硕士对指导教师角度探讨,如关彩萍(2013)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眼中的教师角色》。但是,在涉及心理学的个体因素对教学效果影响的探讨上,国内外研究并未过多关注。

其次,在教师个体因素的研究中,研究的范围集中在教学这一大范围上,并由此延伸出多个学科领域内的探索,如刘明智(2013)的《个体人格因素在教师职业倦怠致因中的研究综述》,从三个人格因素和教师职业倦怠间的关系入手分析;罗文凤(2009)的《简论教师个体因素对英语专业基础文化课的影响》,探究教师的个体因素对英语专业课堂教学的影响;王晨璐(2011)的《教师个体因素影响下的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以语文学科为例》,研究教师教龄、责任心等个体因素对教学手段的影响等。虽然教师个体因素的研究并未深入到对外汉语教学的领域,但对于对外汉语课堂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5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