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文学教育类 > 汉语国际教育 > 正文

巴金与矛盾的俄苏文学译介对比文献综述

 2020-04-21 16:21:01  

1.目的及意义

1、研究背景和目的

译介学在比较文学中是指文学交流翻译的研究,与传统翻译研究认为翻译是语言运用的一种特殊形式的观点不同,译介学实质上更是一种文学研究或文化研究,它是从文学、文化的层面对翻译的审视。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同俄罗斯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在经济文化上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而文学又能很好的作为文化传播交流的工具,因此更多人开始关注两国的文学作品,而译本便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若研究俄罗斯文学在中国的译介和传播,巴金占着重要的地位,在巴金主编的“文化生活丛书”中,43部译作中有21部俄苏作品,他同陆蠡、丽尼联手翻译屠格涅夫的作品更是中国翻译史上的佳话。当然,俄苏文学译介在巴金的文学生涯中占有很重要的作用,而巴金的苏俄文学译介更是具有鲜明的个性,巴金曾说“我翻译外国前辈的作品,也不过是借别人的口将自己的话”“我像创作那样把我的情感倾注在这些作品上面。丢失原著的风格和精神,我只保留着我自己的那些东西……”可见巴金在进行俄苏文学译介时候,并没单纯考虑作品的文学性,而是从思想、精神和情感的态度接受或改变他们,在其中注入自己的意识,而这样的俄苏文学,也受到大众的接受和喜欢。在对巴金的文学研究中,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意识到,译介与创作之间的联系,也开始关注译者的文学创作风格和译介风格,并尝试将其文学作品和译本之间相结合起来。

本文立足于巴金的俄苏文学翻译,分析其译介的类型和特点,并将其中的翻译作品与其自身创作的作品进行比较分析,探寻其中的联系,并通过巴金的俄苏文学译介探寻译介的普遍性现象,分析译者作为文学的双重身份,在文学传播中的影响,为我国文学传播提供一些建议。

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首先,在关于俄苏文学的研究上,国内大部分学者关注于俄苏文学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关系、俄苏文学在中国的传播的期刊、以及中国俄苏文学的研究历程等方面。例如,樊星(2001)在《俄苏文学与20世纪中国文学》中认为,俄苏文化中的强烈道德感、鲜明理想主义精神以及其博大、恢弘的气质、感伤、抒情的风格对20世纪中国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20世纪中国文学品格的影响要素之一;孙霞、陈国恩(2010)在《1928-1934年文学论争与俄苏文学文论传播中的期刊》中集中讨论了这一时期文学期刊译介俄苏文学对文学争论的影响,也集中整理了这一时期译介俄苏文学的期刊代表;陈建华(2006)在《论中国俄苏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中就分别以时间、专题和作家、学科学术发展状况三个角度对中国俄苏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进行了分析。

其次,在关于巴金的文学创作上,国内外学者主要集中在关于巴金小说的创作风格以及其作品中的具体分析上。如焦建芳(2015)《论巴金小说的题材、思想意蕴及叙事特色》中将巴金的小说创作置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背景之下,论述其中的小说题材(家庭生活题材、革命恋爱题材、抗战题材和其他题材)、启蒙追求及其小说思想意蕴、小说的叙事风格(激情浪漫到冷隽写实)和艺术特色(“无技巧”的圆熟境界)。

最后,在关于巴金与俄苏文学关系的研究上,国内大部分学者关注于巴金的创作与俄苏文学的关系和其文学翻译的特点等方面。如周立民在(2010)《巴金与俄罗斯文学在中国的译介与传播》中就指出“巴金的创作和思想的发展与他的翻译生涯是密不可分的”,并通过不同时期的文学翻译类型印证巴金的创作和思想变化;方汉文(1986)在《屠格涅夫与巴金创作风格论》中则剖析两人创作的内在联系,从文学创作思想、表现手法以及个人性格等方面寻求两人的联系。

综上所述,虽然已经有部分学者关注到巴金与俄苏文学之间的关系,也有学者关注到巴金的文学创作与俄苏文学之间的关系,但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其作品翻译或其文学创作的单方面研究,而针对其翻译作品和其创作作品之间的联系,尤其是具体到某一个作品之间的联系的研究更少,在关于巴金与同时时期作家茅盾、丽尼之间的译介比较研究也显得比较少,因此关于这方面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和价值。

3、研究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5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