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文学教育类 > 汉语国际教育 > 正文

兰波《醉舟》的色彩和情感研究文献综述

 2020-04-21 16:21:00  

1.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1、研究背景和意义

世界艺术进入21世纪,出现了越来越多新的文艺批评理论,这也让文艺作品呈现出新的生机。当今的文艺批评主张从不同的角度,多元化、全方位地对艺术作品进行艺术分析。

而对整个艺术大类的纵观分析与整合联系,是当下文艺批评正在研究的一个重点方向,即对绘画艺术、文学艺术、音乐艺术、戏剧艺术、造型艺术、历史文化、政治哲学等进行艺术分析,并且做出美学上的探讨与欣赏,从艺术的整体角度对艺术作品进行解构分析,联系各门各类的相关内容,探寻艺术作品的全新价值,实现艺术理解的时间、空间的全面拓展,给予各时代艺术以新的时代坐标和美学定位,为现代艺术寻找全新的视野和落脚点。

基于这样的艺术整体视野下的研究现状,对文学作品展开全方位的新时代理解与深层次的再分析已成为文艺批评的新方向,代表着不一样的文化美学理解。

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首先,研究内容为法国诗歌作品,许多学者把关注点放在了其诗歌本体上,从法语译介和法语诗学的角度,对诗歌进行细读分析,研究其中的字词、韵律、修辞等。如梁佳在(2011)《lt;醉舟gt;的通感分析》中对兰波《醉舟》中的通感修辞进行了修辞角度的分析。而熊辉在(2016)《百年中国对兰波的译介与形象构建》则从翻译角度对兰波作品译介的历程进行了详述。

其次,众多学者更多地关注兰波作为一个文化先锋、社会叛逆的形象之存在。如尚笑、郑丽娜在(2016)《盗火:兰波诗歌创作中的反叛意识与自由精神》中所说“他凭借通灵者和盗火者的身份,以惊人的敏锐道破时代的预言”,是对兰波作为一位革命者与超现实主义先驱的艺术总结。又如苏文健在(2010)《炼金术士兰波——通灵者的词与物》提出,认为在兰波身上可以重新发现诗人作为一个命名者的尊严,作为物的召唤者的祈望。

也有很多学者探究了兰波《醉舟》中表现出的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对其中“我”的精神状态,“醒”与“醉”的双重性,和“我”是另一个,进行了分析与解读,是对作者艺术作品中体现出的精神的分析与理解。如郭晓岱在(2017)《兰波诗歌名作lt;醉舟gt;浅析——“我”在lt;醉舟gt;中》中,对“我”给出了三重内涵的理解,分别是“旅行的讲述者”、“通灵者”、“他人”。又如刘庆瑜在(2017)《梦与醉背后的存在之思——lt;祖国,或以梦为马gt;和lt;醉舟gt;比较》中,把兰波与海子进行对比,从“醒与醉”、“生与死”的角度探讨了两位作家关于自我精神的探寻。

综上所述,学者们逐渐开始全方位地关注兰波的作品,其诗歌作为文学作品本身,也作为时代的精神号召,又作为作者自我情感的凝结,体现出了的巨大艺术价值。而尚未有学者站在绘画(甚至动画)与文学的交点上,从美学角度,把兰波作为19世纪西方艺术史上的重要转折,来分析他的作品。从其代表作《醉舟》中的色彩意象入手,根据其疯狂的色彩运用,构建起绘画艺术与文学艺术的文艺批评桥梁,观察分析站在时代的十字路口的兰波,是如何影响了整个西方艺术史的走向。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5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