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文学教育类 > 汉语国际教育 > 正文

吴方言与普通话的语言接口研究文献综述

 2020-04-14 16:17:47  

1.目的及意义

语言接口这一术语在最早由Chomsky(1981)引入理论语言学中,提出核心运算系统(句法)与其他语言模块形成接口,据法运算必须满足音系和语义输出有关的接口条件。其界定与后期略有区别。在此后的研究中,接口的具体定义或在其在语言系统中的位置是国外研究者的研究重点。

同样突出着接口的重要性,Chomsky、Jackendoff、Reinhart在论述语言系统、认知系统及语言和其他认知系统间的关系时有所不同:Chomsky后期坚持“语言由词库和运算系统两大部分”构成的基本观点,语言的两个接口被定义为语言运算系统与概念-意图系统形成的接口关系LF和语言运算系统与发音-感知系统形成的接口关系PF,这与当前二语习得研究关注的语言内部模块间的接口有一定区别;Jackendoff认为语言由独立平行的音系、句法和概念系统构成,将三个系统各自连接匹配的即为接口系统;Reinhart则试图将句法的核心地位保留下来,认为句法本身在其他的系统间搭建接口。

Sorace(2006)在此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涉及接口的语言属性比一般的语义、句法各自的内在属性更复杂更难习得,是造成二语者无法达到本族语者水平的主要原因。

国内的研究者如戴曼纯(2014)也关注到接口理论在二语习得中的重要性,开始重视语言和其他认知系统的关系、语言不同构件的分离整合问题等;李葆嘉、孙道功(2011)等人则立足语义语法学,试图从语义网络和信息知识库的角度研究词汇-句法语义的衔接,明确汉语句法范畴和语义场间的接口;王帅(2015)等人将语言测试对语言能力的体现不足归结到语言接口对非母语者的限制;赵静、王同顺(2016)具体研究了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心理动词在接口处的加工效率。

2008年第三次方言调查显示,吴语地区普通话推广工作卓有成效,通用语普及程度可观。可同时也能发现,大部分吴语母语人群普通话水平无法达到北方方言地区水平、低年龄段方言异化严重等问题。根据2015年苏州市人大调查,百分之八十二的苏州中小学生无法流利使用吴方言,同时有大量的成年人(吴方言母语者)无法完全地掌握普通话(表现为方言词的使用、语音的偏误等),普通话与吴语呈现无法兼容的状态。我们认为这不是汉语(吴方言与普通话)表征本身存在缺陷(Socara2011),而是学习者在加工二语时对接口知识的提取和整合能力不足。

本文研究的言语使用者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先在自然环境下学会吴方言,再在正式环境下学会通用语;二是先学会普通话,再在家庭、社会的语言接触中学会吴方言。两者的年龄群各自以正态分布,集中在三十至五十岁、十至三十岁。可以注意到,年龄更小的世代所掌握的方言受到过多的通用语影响而不够地道,年龄过大的世代则在普通话的掌握上差强人意。

本次研究的出发点也在于此:无论是学习普通话还是学习吴方言,我们均能发现学习过程中的不连续不平衡现象。这一现象与学习者二语习得过程中出现的在语言接口处遇到的问题如此相像。我们认为:

A、 吴方言与普通话间存在明显的语言接口,这才造成了吴方言母语者学习普通话和通用语母语者学习吴方言的困难。我们可以把这种通用语和方言间的语言接口视作元语言与目标语言的接口,作为二语习得的一个变种来研究。

B、 语言各个模块间存在接口。汉语言的内部模块间存在接口,即句法-语义、词汇-语义等接口(本文中依照White的区分法称为内接口)。而汉语语言构件与其他认知系统联系起来,形成句法-语用、句法-篇章等接口(White:外接口)。这些接口的地位并不是平等的。

C、 学习者语言习得的难点往往存在于语言接口处。A、B两个假设中的接口是否存在同一关系亟待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5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