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西厂口社区更新设计文献综述
2020-04-14 16:29:56
- 设计选题:武昌西厂口社区更新设计
- 1.1设计目的:
随着我国迅速城镇化,于20世纪末期建设的社区设计与新城区设计理念和居民日益增长的居住需求相矛盾,造成老社区难融入、难使用等问题。一方面改造老社区迫在眉睫,一方面对老社区过度改造极容易造成推到重来使社区失去原有的人文气息,造成经济损失和环境破坏。应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通过改造、更新等手段使老社区重新焕发活力,融入新城市。
- 1.2社区更新的国际背景
社区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发育较早的西方社会,最早起源于德国社会学家F#8226;滕尼斯于1887年出版的《社区和社会》,滕尼斯指出,社区是基于亲族血缘关系而结成的社会联合。社区更新作为城市更新的一种类型,由于贴近人们日常生活,逐渐引起广泛关注。从国际经验看,社区更新的重要性在于预防社区衰败,衰败越严重,城市更新的成本越高、代价越大。因此,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英、美、日等国都掀起了以城市复兴为目标的社区更新运动。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区更新运动扩展到了我国台湾等地区,台湾地区的社区营造对全球的社区更新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3设计意义:
随着我国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在旧城更新中大拆大建的模式逐步被摒弃。重新激发老旧社区活力与环境品质提升逐渐得到社会的关注。武昌区拟对西厂口社区进行规划设计,在结合现状研究的基础上,完善社区功能,丰富社区的空间活动,改善人居环境品质,推动老社区的升级。
通过解决城市中老旧居住社区功能、设施等方面落后的问题,对其进行在开发式更新改造以完善使用功能、优化生活环境,满足居民的物质、精神、文化各方面不同层次的更新需求。
对西厂口社区进行“有机更新”的小规模渐进式改造,遵循社区生长规律、尊重社区历史肌理,改造过程中保持社区的有机秩序和原有文化,增强社区辨识度与归属感。
{title}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title}- 2.1研究内容
西厂口社区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黄鹤楼街黄鹤楼脚下,武昌首义文化区内,历史文化底蕴丰厚,辖区面积0.4平方公里,居民1620户、4870余人。
社区修建于30年前,社区北面居民楼为7层,无电梯,97年改造翻新过。南面居民楼以两三层为主,较老小,也有红砖坡屋顶楼房。社区道路较狭窄,无停车位,居民只能将车辆勉强停靠在社区道路或者人行道。社区外的虽然有较大停车场,但是实行收费。
该社区历史文化悠久,邻里和谐,居民多为老年人和小孩。社区有老年活动中心和三家幼儿园,一所小学位于社区南面,中间仅隔一条社区小道。 因为社区设计较早,没有预留足够的道路和停车位,也没有足够的绿化面积,居民楼与居民楼距离比较近,不满足现在建筑设计日照要求。
社区整合辖区单位,黄鹤楼公园管理处辛亥革命纪念馆、湖北省水产局湖北省道教协会、首义广场管理处湖北剧院、武汉市三医院,武汉市实验寄宿学校、新荆楚艳阳天等9家共建单位成立西广口社区党员服务联队。社区实行“大党委”制,黄鹤楼公园辛亥革命纪念馆两名辖区单位领导兼任社区党总支委员,参与社区党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