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失独家庭心理援助体系的构建及应用研究文献综述
2020-04-13 13:25:24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实行计划生育的国家,即为这一项政策的实施开辟了先河,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数据但同时也独自承担起了这项措施所带来的风险,我国计划生育的政策已经持续三十余年,它为中国降低了人口爆炸的风险但是同时也为独生子女家庭增大了生活的风险。
作为拥有独生子女家庭最多的国家也同时代表着要承担更多失去唯一子女的伤痛,此外卫生部发布的《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统计中,我国至少有一百多万失独家庭,中国每年新增的失独家庭约7.6万,也意味着7.6万家庭的破裂。
所谓失独家庭即为独生子女发生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家庭,他们大多沉浸在丧失子女的伤痛之中、家庭角色的部分丧失还容易患上种种心理顽疾,对他们进行心理援助刻不容缓。
心理援助包括心理评估、信息给予、问题解决、心理教育、危机干预以及其他拓展服务,而及时有效的救援离不开科学方法的指导必须有组织、有系统地开展,所以研究城乡失独家庭心理援助体系构建与应用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失独家庭的救助现状
目前国家对于失独家庭的救助还是采用经济补贴的形式,在政策方面为保障”失独者”能够正常地生活,国家先后出台了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死亡,其父母不能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必要的帮助、对于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后未再生育或合法收养子女的夫妻,由政府给予每人每月不低于80和100元的扶助金,直至亡故以及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养老保险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养老保障工作,为失独老人提供养老服务补贴和老年护理补贴的规定。
2012 年12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完成了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修改,新增了”国家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家庭老年人扶助制度”这一规定。但经济救助还只能解决问题的一个侧面,精神扶持对失独家庭往往更加重要。
中国的家庭向来重视直系血缘关系以亲情为重,父母子女相依为命,家庭观念较浓。独生子女是家庭的核心,寄托了父母全部的希望和关爱,当子女遭遇不幸后,父母面临空前的精神和经济的压力,整个家庭遭到了沉重的打击。
对他们来说物质上的困难可以弥补但失去子女对心理上造成的伤痕却可能是永远难以抚平的伤痛,无论是对城市还是对乡村来说这都应该是认真对待和救助的难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极有可能会长期沉浸在失去孩子的痛苦之中引起孤独,自卑等心理问题,更有甚者因无法自拔而患上抑郁症甚至选择自杀。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未来街道社工个人职业素质形成分析外文翻译资料
- 为灾后社会发展组织社区 定位社会工作外文翻译资料
- 城市老旧社区适老化改造路径研究外文翻译资料
- 赛博格宣言:20世纪后期的科学、技术以及社会主义女性主义外文翻译资料
- 谁接受少数民族的文化?多数群体成员文化适应的人格视角外文翻译资料
- 社会工作和精神病学视角下战争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初级护理中的生物—心理—社会挑战外文翻译资料
- 网格化管理促进城市社区防治犯罪的实践与思考外文翻译资料
- 社论:COVID-19期间老年人的孤独感和社会隔离——对老年学社会工作的启示外文翻译资料
- 社会支持与中国农村的“留守”老人:以江西省为例外文翻译资料
- 从抗争到顺应:科层组织视角下的快递员身份认同与行动策略外文翻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