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经济学类 > 金融学 > 正文

我国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信任机制研究文献综述

 2020-04-19 21:10:39  

1.目的及意义
(1)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是互联网平台支持下的供应链金融生态圈,在生态圈中,电商、银行、物流企业、核心企业以及中小企业跨界合作,减缓过分依赖传统金融机构的程度。与传统供应链金融一般将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控制转移到信用资质高的核心企业相比,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信用风险控制是供应链整体的信用风险控制。如何管理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已经成为许多大型互联网平台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之一。

(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外对于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的研究较多。早在1948年,艾伯特(Albert) 就将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分为存货质押和应收账款融资两种,并针对各自的管理方式进行了研究。对于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的研究,国外学者基本上是基于传统信用风险评估模型进行的,包括信用度量术模型(Credit Metrics)、宏观模拟模型(Credit PortfolioView)、信用风险附加法模型(Credit risk )、信用监控模型(KMV)、风险在险值(VaR)和概率型非线性回归模型(Logistic)。2013 年马姆杜·雷法特(Mamdouh Refaat)[2 ] 就供应链金融的信用风险评价进行研究,将SAS信用风险评分体系应用于标准格式下的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估。由于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是从国内兴起的,国外对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的研究较少,仅有2012年巴苏和奈尔(Basu amp; Nair)通过分析B2B平台互联网供应链金融预付账款的业务模式,设计了一种随机动态规划模型,认为互联网平台下中小企业财务状况的不完善会增加信用风险。在国内,研究供应链金融较早的罗齐等讨论了融通仓模式下如何充分利用物流这一关键环节完善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问题。对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研究一般是基于传统信用风险评估模型或结合其他模型进行的,孔媛媛等构建了供应链传统信用风险的度量模型,并结合模糊算法将某些难以量化的信用风险影响因子模糊化处理。而对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研究较少,赵道致等提出的通过电商平台结合仓单质押业务的信用风险管理,其本质是将传统供应链金融仓单质押信用风险管理模式搬到互联网。将财务指标应用到传统信用风险模型的研究相对多一些,郭菊娥等的研究具有代表性,提出基于B2B电商平台的互联网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的发展路径,指出互联网化会让信用风险呈现协同式的特点,并运用财务指标将不同信用风险模型的有效性进行对比分析。总体来看,国内外对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管理的研究较少,且现有研究运用财务指标进行分析较多,运用非财务指标及系统中实时数据进行分析的较少。

{title}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title} (1)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

认真查阅相关性强、时效性强、核心期刊公开发表的中英文文献。阐述本论文选题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结合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信任机制等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发展论述我国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信任机制的含义和主要内容;分析我国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信任机制的现状、存在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完善我国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信任机制。

(2)研究(设计)的目标

探索创新的信任风险管理模式,尝试建立信用评级模型,初步构建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信任机制,为帮助进一步控制和降低信用风险提供参考。

(3)研究(设计)拟采用的技术方案及措施

①技术方案

通过建立多指标信用评级模型,即线上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的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帮助度量企业信用风险。

②措施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5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