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金融对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文献综述
2020-04-14 16:08:30
(1)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目的
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快速迅猛,给各行各业的进步都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在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方面更是展现了前所未有的优势。通过概述互联网金融及农村普惠金融的相关概念及发展现状,指明互联网金融自身的优势及对我国农村普惠金融的作用,并分析在推动发展我国农村普惠金融过程中运用互联网金融技术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一系列相应的对策给予解决,让互联网金融更好地为我国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服务,以此助力我国农村经济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发展。最终目的的实现基于文章完成以下四个小目的:第一,明确互联网金融及农村普惠金融的相关概念及发展现状;第二,调查了解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程度、相关因素以及存在的问题;第三,深入分析互联网金融给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带来的正、负面的影响,以及伴随而来的机遇及挑战;第四,针对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方面的消极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研究意义
从国家发展层面上来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不仅要求我国经济实现高效率、高质量发展,而且要求全面发展,可是农村经济依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短板,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最主要也是体现在农村,只有加速我国农村农业产业升级,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能进一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才能切实解决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从农村发展层面上来看:农村普惠金融的实现不仅会给农村金融市场注入新的活力,而且会极大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所以在我国发展农村普惠金融迫在眉睫、意义重大。而互联网金融近年来更是成就卓著,给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带来了新的契机,在农村金融发展方面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及解决方案。一方面,互联网金融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方便、快捷、透明、低成本等,弥补了农村经济发展不足的先天缺陷,其中互联网金融线上交易的便捷性增加了农村金融的服务项目,扩大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另外以便捷快速的形式解决农村融资渠道窄,方便农户获得生产资金,吸纳社会富余资金能够较好的“反哺”农村,支援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难题;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大大改善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质量,使农村地区用户更加便利的享受转存取款,汇兑、缴费、养老、保险以及财政补贴等等金融基础服务。互联网金融进军农村市场,为实现农村金融与“三农”共赢发展提供了崭新的平台。研究互联网金融对农村普惠金融带来的发展契机和创新突破具有现实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根据阅读的大量文献,我发现文献的研究方面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研究;二是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作用的研究。我将根据这两个方面对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阐述:
有关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文献
由于普惠金融是小额信贷的延伸与发展,据此茅于轼(2007)聚焦领域集中在微型金融运行、监督等方面,他认为农村对金融的需求程度大大超过我们的想象,农村发展的根本原因就是金融的衰败,因此信贷的目标就是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同时他认为小额信贷的运行需要法律保护,保证所有权明确性。周孟亮、张国政(2009)认为发展普惠金融要注重金融机构的可持续性,例如要设计新的指标正确衡量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对财政补贴的依赖程度,补贴指数可以成为政府、赞助者和管理者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实现持续性的过程进行长期计划和监测的工具。普惠金融的重要实践者是村镇银行,王曙光、孔新雅(2013)坚持村镇银行属于股份制地区性商业银行,该银行以农村为发展方向,坚持给农民和农村各个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张航,李宏畅(2015)提出,我国的金融服务呈现非农化倾向。金融机构在利益驱使下,大多选择面向城镇的大额贷款,这就造成了我国农村的存贷比例失衡,融资难的困境。社会富余资金无法“反哺”农村,无法发挥聚集效应,无法满足农村生产建设的金融需求。甚至还在为城镇“输血”,加速了供需的恶性循环,农户生产资金难以满足,同时也导致了政府投资的弱化。王珂英、张鸿武(2016)研究表明,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农户创业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谭正航(2018)指出我国虽已初步建立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法律保障体系,但在指导理念、原则组成、体系框架、制度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不科学、不适应、不系统、不完善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