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普惠金融与互金巨头的普惠金融比较分析文献综述
2020-04-14 16:08:14
1.1研究的目的
现代经济的核心是金融,金融发展能够为经济增长提供持续推动力,两者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已经由实践证实。2010年,我国GDP总额首次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当前我国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成为发展瓶颈,偏重效率的增长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而且随着经济、金融的不断发展,金融体系的内在缺陷逐步显现出来:金融服务与产品存在排斥性,对于金融这一稀缺资源,有人享受了过度的金融服务,有人却无法享受到金融服务。而且贫富差距的存在、农村金融供求不足、中小企业融资难、地区发展差距大等问题仍未得到合理解决,使得经济、金融的公平性问题上升到了比以往更重要的位置,普惠金融应运而生。普惠金融对提高居民收人、促进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要通过发展普惠金融,合理配置金融资源,寻找经济增长新的动力源,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可持续发展。
普惠金融的发展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其发展将有助于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完善现有金融体系。在“三期”叠加、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等复杂的环境下,如何根据我国现状构建普惠金融体系,并与传统金融机构有效接轨发展普惠金融,是我国金融发展获得突破的关键。而且由于普惠金融内涵的广泛性,说明其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只有对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有较为全面的理解,找准对普惠金融发展的促进因素,才能真正发挥普惠金融在经济、金融增长、发展中的作用,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1.2研究意义
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发展,是对传统金融概念的重要扩充,也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重要议题的一环,二者之间的关系近年来也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通过将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对普惠金融发展影响进行对比分析,能够为普惠金融发展的方向与路径进行理论与实践上的指导,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普惠金融是多元化发展的,因而普惠金融的影响因素也多种多样。李瑜(2016)利用参数GMM估计和多元回归模型对影响中国普惠金融的要素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影响普惠金融发展的因素除了自身发展基础之外,还受到政策因素、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地区收入不平等、受素质教育的程度、金融产业是否成熟以及金融科技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李文瑞(2016)通过对31个省2004-2013年的数据进行分析考察,发现影响普惠金融的因素主要有经济的发展水平、城乡劳动力分布比例、教育水平的高低、东西部以及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其中经济的发展水平对普惠金融产生负面效应,教育水平越高、收入差距越小、城镇劳动力占比越大,越有利于普惠金融的发展。张国俊、周春山和许化强(2014)从中国省域的数据出发,研究产生普惠金融发展差异化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收入越高或者城镇化水平越高的地区,对普惠金融的发展越有利。王蜻和胡国晖(2013)通过对中国银行业2002年至2011年的数据进行研究,发现影响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金融机构从业者还有机构的数量及分布情况,这两个是关键因素,同时交通基础设施、稳定的宏观环境、收入差距的缩小等也可以促进普惠金融的发展。田霖(2012)从金融的包容性出发,对中国31个省域进行了研究,发现金融科技的进步和贸易水平提高可以促进普惠金融的发展,而青壮年比例过低,收入差距越大,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越低。
发达国家的整个金融体系的发展普遍比较完善,无论是金融服务的供给还是金融科技的支持服务,水平都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Chakravarty和Pal (2013)使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使用印度1972-2009年间数据对政策优惠对普惠金融的影响进行了研究,1972年至1990年的数据研究发现优惠的银行政策普惠金融的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之后的年份的研究发现,针对金融部门的政策改革对普惠金融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对于不同的时期政策要因时制宜,结合具体实践进行政策制定。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整理分析后,可以发现由于历史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原因,发达国家金融体系发展就相对成熟,因此发达国家发展普惠金融一般是结合数据信息技术,注重防范风险,结合发达的传统金融基础设施的模式。各国由于国情的不同,金融发展结构体系也不同,所需的金融服务内容也不尽相同,而且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需的金融服务可能也不尽相同,因而本文通过研究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对普惠金融的影响,提出适合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建议。
{title}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title}2.1研究的基本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