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经济学类 > 金融学 > 正文

金融供给规模对民族地区人口城镇化的影响——以广西为例毕业论文

 2020-02-22 20:38:45  

摘 要

人口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容,民族地区人口城镇化对于巩固边疆安全、促进民族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理论上,金融供给规模通过产业发展和人口流动两条途径促进民族地区人口城镇化。本文分析了在民族地区人口城镇化的背景下,金融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寻找出金融供给与人口城镇化的作用机制,采用广西2008-2015年间1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建立FGLS模型就金融供给规模对民族地区人口城镇化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金融供给规模、人口密度、人均GDP、产业结构对民族地区人口城镇化影响显著,据此提出了扩大金融规模、优化金融供给主体结构、实施精准金融供给等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规模; 人口城镇化; 金融供给侧改革; 民族地区

The Impacts of Financial Supply Scale on the Process of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in Minorities Regions

----A Case Study in Guangxi of China

Abstract: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the core part of the new urbanization,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consolidating border security, strengthening national harmony and stability in minority regions. Theoretically, financial supply scale facilitates the process of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in minority regions in two ways. One i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he other is population shifts.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financial supply and demand in the context of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in ethnic areas, and seeks out the mechanism of financial supply and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and expounds and proves the impacts of financial supply scale on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in minority regions by analyzing the panel data from 14 cities in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from 2008 to 2015.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financial supply scale, population density, per capital GDP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all cast impacts on the process of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in minority regions. As such, the paper suggests that financial side-supply reforms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such as scaling up financial supply, optimizing the major structure of financial supply, adopting the method of targeted financial supply, etc.

Key Words: Financial Supply Scale;Population Urbanization;Financial Side-supply Reforms;Minorities Regions

目 录

第1章 绪论1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

1.2 研究地区的现状1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2

第2章 文献综述3

2.1 关于金融发展对城镇化的具体影响3

2.2 关于金融发展对人口城镇化的影响3

2.3 金融发展对两化的相互影响3

2.4 关于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中的金融支持问题3

第3章 金融供给对人口城镇化的影响机制5

3.1 金融供给规模影响工业化水平与速度5

3.2 金融规模促进民族地区人口向城镇流动5

第4章 实证分析7

4.1 模型设定7

4.2 数据说明9

4.3 回归结果分析10

4.3.1金融供给规模对人口城镇化影响显著10

4.3.2在控制变量方面11

第5章 主要结论和对策12

5.1 研究结论12

5.2 数据说明13

5.3 本文局限及展望12

参考文献16

致谢17

第1章 绪论

1.1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人口城镇化是指农村居民迁入城镇就业并长期生活,转化为城镇居民并逐渐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的过程,是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容。实施人口城镇化,是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所提出的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举措,是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现实路径,是在城镇化建设中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此前,我国在推进传统的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不少地方政府曾以盖楼造城铺路等房地产开发及其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为城镇化的主要内容,而对人口城镇化重视不够,导致当前我国人口城镇化严重滞后于土地城镇化,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之间的错位已成为我国回归和升级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遭遇的突出问题。为此,在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求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1.2研究地区的现状

自殷商开拓边地至满清入主中原,经由战争、屯垦、商贸引发的民族迁徙、汇聚、分解、融合等动态演变,我国民族地区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边境地区,各民族已体现“大杂居”、“小聚居”和“普遍散居”的分布特点,民族地区人口城镇化发展也显现出区别于东部发达地区的特点,2015年全国城镇化率的平均水平为57.35%。31个省份中,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共有18个,其中11个都位于西部地区,2015年西部地区的城镇化率为48.7%,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8.65%,大致与2010年时的全国平均状况相当,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城镇化率仅为32.8%[1][1],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24.55%,仅就城镇化水平而言,西部地区也要落后全国平均水平5到10年左右,而少数民族地区落后全国平均水平15年左右。在西部地区12个省份中,低于西部平均城镇化率的,有新疆、广西、云南、甘肃、贵州、西藏六省,大多为少数民族聚集地区。从城镇化人口数量看,西部12省市的城镇化总人口达到1.88亿,为西部地区总人口数的一半[2][2]。所以加快民族地区人口城镇化建设对于巩固边疆安全、促进民族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利于巩固边疆安全、促进对外开放,还有利于更多民族享受到城镇化带来的就业、教育、医疗、交通等方面改革发展的红利,从而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和文化繁荣发展。除此之外,加快推进民族地区的人口城镇化进程,对于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转型发展方面的新动能,继而推进这些地区经济社会的更好更快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见,提升民族地区城镇化水平,不仅是现实所需,而且也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另一方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从这一目标视阈下来审视,人口城镇化的建设,不仅涉及到基础设施的完善、人口的城乡间迁移、相关产业的培育、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等经济和社会建设方面,还包括城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构,这其中包括治理模式尤其是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型、治理工具和方式方法的创新,以及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建设与完善等等。而金融作为经济发展和现代国家治理的一个重要手段,社会资源配置的重要平台,也是人口城镇化的重要基础条件之一,尤其是在我国的民族地区,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健全的金融体系的建设进程当前还相对滞后,这种情况下,金融有效供给的规模势必影响民族地区人口城镇化的演进。广西的少数民族人口总量在全国各省区市居第1位,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8%。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人口约占广西总人口的34%,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典型代表,具有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集地区、边境地区等特点。本文以广西14个市的数据为样本,研究金融供给规模对民族地区人口城镇化的影响,最后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1.3研究思路与方法

希冀通过系统性的理论和实证研究,首先通过分析现阶段各地区城镇化的现状,寻找金融供给规模对民族地区人口城镇化的影响机制,一是金融供给规模通过影响城市的工业化水平与速度,对民族地区人口城镇化的需求产生影响,二是金融规模的扩大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人口向城镇流动。其次采用广西2008-2015年间1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前人文献中提取的金融供给规模、人口密度、人均GDP、产业结构等显著的指标,减少多重共线性和显著性的风险,将14个城市按照城镇化率增长幅度分为快速城镇化地区和平稳城镇化地区,就金融供给规模对民族地区人口城镇化的影响建立FGLS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据此提出了扩大金融规模、优化金融供给主体结构、实施精准金融供给等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对策建议。为广西自治区人口城镇化的加速推进提供对策思路,并为我国广大民族地区更好发挥金融支撑人口城镇化建设的作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第2章 文献综述

关于金融发展水平与城镇化的关系一直以来颇受学者和实际工作部门的关注,尤其是近年来城镇化建设成为各地发展的重要主题之一后,关于这方面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也日益增多。不少研究表明,金融发展对新型城镇化建设有重要作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关于金融发展对城镇化的具体影响

谢金楼(2017)研究提出金融效率与城镇化建设之间具有反向关系,金融规模和金融结构对城镇化建设有正向促进作用。罗琼(2016)研究分析了金融支持与新型城镇化之间存在稳定的长期协整关系,其中政策性金融有利于新型城镇化的社会水平发展。王伟等(2014)对城市化水平与金融水平进行交叉组合分析,发现金融发展水平在各地显示不均衡,城镇化与金融的互动发展表现出阶段性。陈雨露(2013)分析指出未来城镇化的发展必须依靠金融化才能满足其建设的资金要求,城镇化水平与金融发展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关系,金融化必须着眼于新型城镇化的战略需要。陈元(2010)认为,开发性金融可以缓解城市化资金约束。

2.2关于金融发展对人口城镇化的影响

陈志伟(2014)研究揭示金融发展促进户籍人口城镇化短期内显著。李宝礼和胡雪萍(2014)研究认为较高的金融发展水平有助于提高人口城镇化速度,改善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发展失衡的局面。

2.3金融发展对两化的相互影响

林章悦和王云龙(2015)的研究表明,金融支持城镇化与工业化建设,而且符合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并为二者的重要载体。孙维仁等(2013)认为,在不同的工业化条件下,金融发展对城镇化的影响具有阶段性;工业化是城镇化的重大影响因素;金融效率对城镇化的影响明显。李科(2012)探究了金融支持城镇化与工业化相互促进机制,认为两化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只有充分发挥金融功能才能更好为两化互动发展服务等等。

2.4关于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中的金融支持问题

周宇騉(2013)在研究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东部地区的自身优势和政策导向,大量的资本涌入东部,其城镇化速度远远超过西南不发达地区。为了进一步缩小东西贫富差距,带动全国经济发展,金融支持对提高西南民族贫困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和质量至关重要。杨元庆(2013)表示,民族地区的城镇化需要金融的大力支持,而究发现,渝东南民族地区城镇化和金融发展存在一种长期稳定的关系,二者互为因果,相互促进。而且,金融发展对城镇化进程的影响要大于城镇化进程对金融发展的影响。

这些研究探索了影响城镇化的金融因素、金融发展阶段对城镇化发展阶段的具体影响、工业化程度约束条件下金融发展对城镇化的影响程度等,采用了多种方法、从多种角度、多个层面在多种约束条件下就金融发展对经济发达地区、民族地区城镇化的有关影响进行了一定研究。但在经济新常态下,从金融供给侧改革的角度考察分析金融供给规模对民族地区城镇化影响的研究仍相对较少,利用地级市层面的面板数据对这一问题进行实证考察,系统分析金融供给对民族地区推进人口城镇化影响的研究则更为少见。因此,本文尝试在这方面做些探索,以期为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合理的建议。

第3章 影响机制

人口城镇化过程中所需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产业转型升级、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等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民族地区往往又是后发展地区,地方政府财力很难满足人口城镇化建设巨大的资金需求,资金供给规模不足已成为影响民族地区人口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因素。因此,急需充分发挥金融业的资金融通功能和优势,扩大金融供给规模,为人口城镇化提供可靠而有力的资金保障。

金融供给规模通过产业发展、人口流动两个渠道影响人口城镇化。

3.1金融供给规模影响工业化水平与速度

由于多种原因,第一产业在民族地区经济结构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城镇的第二、三产业集聚相对不足,劳动力需求规模小。2016年,人口城镇化较低的广西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5.3:45.1:39.6,人口城镇化较高的上海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0.40::29.1:70.5,民族地区广西二、三产业明显集聚不足,导致其人口城镇化需求不足。金融规模的扩大,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王定祥等,2013)。[3][3] 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配置到哪里,物资、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就会在哪里集聚。金融供给规模的扩大,有利于优化第二、三产业扩大生产所需资金的融资渠道、结构与规模,降低实体企业资金成本,促进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壮大,进一步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进入市场投入生产之中,改善就业市场,推动人口城镇化向前发展。因而,金融的供给规模通过影响产业转型升级的水平和规模,影响人口流动的方向,进而影响民族地区人口城镇化的水平。

3.2金融规模促进民族地区人口向城镇流动

金融供给规模的扩大有利于满足民族地区农村人口向城镇的流动的金融需求。目前民族地区农村居民流向城镇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与供给的矛盾概括起来主要有:①社会保障,养老、医疗等“五险一金”社会保障的金融服务需求。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民族地区农村人口的保障主要还是依靠土地、家庭等要素,城市现行的“五险一金”社会保障体系仍然没有覆盖到民族地区的广大农村。农民进城后,产生了城市社会保障体系覆盖新进城农民的金融服务新需求。将农民工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比例等方面不能充分满足农民进城的需求。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衔接合作方面也有巨大进步空间。②住房保障渠道以及教育方面,自身购买房屋的贷款、子女享受城镇化教育产生的资金需求。一方面,民族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普遍低于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2016年广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32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10359元。民族地区农村人口进城前,往往自身的经济基础较为薄弱,进城后购买房屋又构成了刚性需求,首付比例一般降低,由此产生更为强劲的房产信贷新需求。进城农民由于相对城镇居民而言有较少的与金融机构发生借贷行为,可能被银行列为风险用户,贷款审核中的还款能力、首付款等项目也劣势于城镇用户,造成进城农民贷款困难的问题。另一方面,城镇人口子女的教育支出远大于农村子女,民族地区人口进城后子女享受相对层次较高的城市教育,将产生新的金融服务需求。③家庭消费信贷(购置汽车等大件商品)所需要的金融服务需求。统计显示,2016年年末广西私人汽车保有量378.12万辆,年末广西城镇人口2326万人,车主大部分为城市人口,相当于平均每6名城镇人口拥有一部私家车,比例还在逐年降低,可以预期民族地区人口进城后以家庭汽车为代表的消费信贷需求也将稳步增长。④部分农村人口进城后自身发展所需要的金融支持(培训提高务工就业技能、自主创新创业等)。民族地区农村人口进城,不仅是户口本上进得来,更为关键的是能在城市生存下去,须通过培训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提供政府补贴职业技术培训服务,具备创业条件者自主创业,需要完善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二者一定程度上均离不开的金融服务。综上,从理论上看,金融供给规模通过产业发展、人口流动两条途径,最终影响人口城镇化进程(图3.1)。为了验证该理论,下面以广西为例进行实证分析。

图3.1 金融供给推动民族地区人口城镇化机制

第4章 实证分析

4.1模型设定

为了能够在控制其他影响人口城镇化的因素的前提下,集中考察金融供给规模对人口城镇化的影响,我们采取了构建线性模型的形式。这种模型的好处,是有利于我们将影响人口城镇化的主要因素,均放入到模型之中,以避免因重要变量的缺失,而影响到计量分析结果的有效性。当然,在考虑多个因素的情况下,如何避免多重共线性以及内生性等问题,也是需要考虑的。这一方面,本文在充分借鉴已有研究之基础上,首先就在解释变量的选择上,对相互之间有较强相关性的变量进行了择优筛选;第二,在描述解释变量的数据指标选择上,也充分考虑且尽量回避了相互之间具有多重共线性的风险。最终,本文以人口城镇化作为被解释变量,以金融供给规模为主要解释变量,构建了如下计量分析模型。其中,控制变量包括人口密度、人均GDP与产业结构。具体控制变量选取的依据在下面指标数据的描述中进行说明。

(4.1)

您需要先支付 5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