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经济学类 > 金融学 > 正文

绿色信贷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2021-03-10 23:49:44  

1.目的及意义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突显。为了解决资源浪费型、环境破环型的经济发展问题,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绿色发展。而金融行业则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绿色金融便应运而生。绿色金融的产生,对环境保护和资源配置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实现了可持续发展。开展绿色金融已经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措施。在绿色金融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在绿色经济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绿色信贷则是商业银行发挥作用的重要手段。绿色信贷是为绿色产业、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提供融资,对环境违约和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和项目进行信贷控制,以绿色信贷机制遏制“两高一剩”产业的盲目扩张,调整产业结构,解决环境问题。

研究目的在于近年来环境问题突出,为了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绿色发展已迫在眉睫。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必将成为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绿色信贷作为商业银行应对环境问题、提升国际竞争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实现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的有力金融杠杆。通过研究绿色信贷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为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业务提供依据,实现引导资金流向、节约社会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的目标。并提出能够使商业银行长期发展绿色信贷业务的相关建议,使之可以正确处理绿色使命与银行利益之间的关系。

研究意义在于现阶段,我国绿色金融尚处于初级阶段,对于绿色发展的意识不足。商业银行普遍将绿色信贷当成非核心商业元素,绿色信贷政策无法真正落实。而本文主要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的现状以及绿色信贷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并进行实证分析检验,得出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的积极影响,说明绿色信贷的实施可以为银行创造真正的价值,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中寻找商机,实现银行与企业、社会共赢的模式。不仅肯定了发展绿色信贷的积极作用,而且为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依据和途径。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绿色信贷的概念起源于环境融资和可持续融资,在国外的相关研究中更注重金融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谈及绿色信贷,环境金融、企业社会责任和赤道原则与之息息相关。

(1)把绿色概念引入金融研究。Bert Scholtens和Lammertjan Dam(2007)主要从成本和收益的角度,对比分析了采用赤道原则的银行和不采用赤道原则的银行的不同点,表明赤道原则银行的社会责任意识较强,虽然会付出较高的成本,但是降低了银行的贷款风险。Martina K.Linnenluecke,Tom Smith,Brent McKnight.(2016)提出环境金融是一个新兴的、迅速发展的领域,汇集了金融和自然科学的研究,需要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转型,推动财富和增长。

(2)研究绿色信贷与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E.J.Cilliers,E.Diemont,D.J.Stobbelaar,W.Timmermans(2012)把绿色信贷和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说明绿色信贷不仅可以与环保联系起来,还可以跟经济效益联系起来。研究结果表明绿色信贷可以提高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促进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Kazi Abdur Rouf(2012)主要研究小额信贷和可再生能源项目的绿色发展,通过对比两家银行的信贷体系,看出绿色微型企业发展一直不足,说明绿色小额信贷促进绿色企业发展。J.D. González Ruiz,C.A. Arboleda,S. Botero(2016)探讨了绿色财政机制通过新的水基础设施系统的资金,会增加哥伦比亚饮用水覆盖率。提出水基础设施系统的可持续绿色融资的建议,有助于增加资本市场的作用和私人参与可持续的农村饮用水基础设施的发展。

绿色信贷是为绿色产业、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提供融资,调整产业结构,解决环境问题。研究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具有重大的意义。

(1)研究解决绿色信贷存在的问题。古小东,刘秀明(2014)通过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实施绿色信贷的的现状,找出我国绿色信贷存在的问题,从完善法律法规和建立绿色信贷制度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及建议。柯冠名(2014)通过分析赤道原则和国外绿色信贷政策,为我国绿色信贷政策提供借鉴;并且分析了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的实践政策,找出目前我国绿色信贷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相应对策。陈明彧(2014)从国有商业银行的生态功能分析其实施绿色信贷的理论和依据,了解绿色信贷实施状况,找出国有商业银行实施绿色信贷存在的问题及改善途径。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5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