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经济学类 > 金融学 > 正文

CDS交易对手的信用风险传染机制文献综述

 2020-06-06 11:07:33  

(一)、对信用违约互换的研究 信用违约互换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诞生至今,也仅仅有二十几年的发展历史,因此国内外的学者对于信用违约互换的研究方向较为统一,主要包括基本理论、功能影响、定价、市场实证等几个方面;同时,国内学者还注重对于信用违约互换在我国应用的研究。

迪米特里 N.克拉法(2002)认为,信用违约互换是寻求风险保护的买方通过定期支付固定金额或前期费用给风险保护提供方,作为交换,后者向前者承诺当特定的信用事件发生时支付某一确定的金额,但支付必须以特定的信用事件的发生为前提。

Andrew Kasapi(2002)对信用违约互换的操作流程进行了论述,以福特汽车公司的信用违约互换报价论述了信用违约互换的具体操作过程,并分析了互换双方的支付收入额;他认为信用事件主要包括倒闭、无力偿付和支付违约,并指出信用违约互换的实际应用,他还认为投资者通过对现券资产与信用违约互换进行组合,可以形成一种合成资产并为现券资产规避风险。

李鹏(2005)通过对阿根廷债务违约、安然公司以及世界通讯公司破产事件等进行了全面分析,发现信用违约互换得到受到市场的欢迎的原因是其可以从容应对信用衍生品市场的压力测试。

刘亚(2008)认为,信用违约互换与信用保护买方购买的保险类似, 虽然从表面上看, 两者都是为某种特定风险提供保障, 但二者之间存在重大差别;在通过对我国债券市场分析后得出结论:在我国推出信用违约互换将有助于债券信用风险管理、促进信用债券市场发展,而为了保障信用违约互换的良性发展, 应加紧研究合适的监管方式、加强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活跃信用债券现货市场。

史永东(2008)认为,我国可以从建立信用衍生品的电子交易平台、完善信用衍生品的定价机制以及完善信用衍生品的风险控制机制三个方面发展信用衍生品市场。

Norden和Weber(2009)利用58家跨国公司3年内的数据, 对单个股票的收益、债券基差以及信用违约互换基差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他们发现,有39 家公司的单个股票收益大幅超过其信用违约互换基差, 而仅有5家公司的信用违约互换基差超过其单个股票收益,由此他们认为信用违约互换市场可以比债券市场更好地发挥价格发现功能。

冯睿(2009)认为信用违约互换定价体系存在两个缺陷:过于依赖市场信息却忽略参照实体真实状况以及危机中的流动性急速下降,提出应客观看待信用违约互换的作用和风险, 并为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信用违约互换交易提供借鉴。

郭炜恒(2013)认为,信用违约互换可以分散银行系统中过多的信用风险,有利于小型企业融资同时还能解决银行系统内部中小型银行信贷资源占有比例过小、占有质量过低的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5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