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1,8-萘酰亚胺的铜离子荧光探针文献综述
2020-05-26 20:40:37
文 献 综 述
1 概述
铜是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微量营养元素,对于血液、中枢神经和免疫系统,头发、皮肤和骨骼组织以及脑子和肝、心等内脏的发育和功能有重要影响。当人体铜摄入量不足时可引起缺乏病,但过多的铜进入人体内可出现恶心、呕吐、上腹疼痛、急性溶血和肾小管变形等中毒现象,严重者可出现胃溃疡,肝坏死、肾损害,甚至导致癌症。因此寻找能够快速、准确的检测铜离子的方法,对于治理污染环境、食品安全、人体健康等有现实意义。
目前检测的铜离子方法有原子吸收光谱法、等离子体质谱法、荧光光谱法等。其中,荧光光谱法具有方便快捷、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等优点,因此受到广泛关注[1]。荧光光谱法中荧光信号具有高的检测灵敏性和简便性,它会将识别的分子翻译成有形的荧光信号,可使荧光载体即供体中的激发能量转移到另一个荧光载体即受体,而导致荧光增强或猝灭,或波长的移动。因而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临床和医学科学,分析化学,环境科学[2]等学科。
2 铜离子荧光探针研究进展
2.1 萘酰亚胺类
萘酰亚胺类荧光探针由于本身具有电荷转移结构,发光信号强,可设计成为多种离子检测的荧光探针。Wang等设计出萘酰亚胺类荧光探针 C(图 1)[3],利用其氮端和羟基端可与铜离子作用形成鳌合物,结果可使原配体的荧光增强 4.5 倍,而且其对铜离子响应具有高度选择性,检测限高达0.15mmol/L。Rizzarel-li 等合成了包含硫杂的氮杂冠醚结构的萘酰亚胺类荧光探针 D(图 1)[4],其在乙腈/HEPES(V∶V=1∶1)溶液中可以和一价铜离子选择性结合,导致蓝色和绿色荧光比值增大,从而实现对一价铜离子的检测,并成功的应用于活体细胞铜离子的荧光显色实验中。
图1 萘酰亚胺类荧光探针
2.2 罗丹明类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BN嵌入型四苯并五苯:一种工具高稳定性的并五苯衍生物外文翻译资料
- MoS2和石墨烯作为助催化剂在增强的可见光光催化H2生产活性的多臂CdS纳米棒的作用外文翻译资料
- 通过在BiVO4的不同晶面上进行双助剂的合理组装制备高效率的光催化剂外文翻译资料
- 非编码RNA的固相合成研究外文翻译资料
- 氢化驱动的导电Na2Ti3O7纳米阵列作为钠离子电池阳极外文翻译资料
- 高能量及功率密度的可充电锌-二氧化锰电池外文翻译资料
- 利用导电聚合物纳米线阵列来增强电化学性能外文翻译资料
- 自支撑Na2Ti3O7纳米阵列/石墨烯泡沫和石墨烯泡沫准固态钠离子电容器电极外文翻译资料
- 基于碳纳米管金纳米粒子辣根过氧化物酶构建的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毕业论文
- 新型联二吡啶Pt(II)炔配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光物理性质研究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