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型多功能纳米药物的构建与评价文献综述
2020-06-10 22:42:04
1.光热疗法机制与磁共振概述
1.1光热疗法概述
光热疗法(Photothermal therapy,PTT)是近年发展的癌症治疗方法,是利用纳米粒作为光热治疗剂,吸收近红外光,将光能转化为热能来升高肿瘤区域的温度,从而使肿瘤细胞凋亡或直接死亡的治疗方法。光热治疗一般是通过用激光照射肿瘤部位,照射一定时间后,肿瘤区温度升高,肿瘤细胞被选择性地破坏。光热疗法可引起细胞的水肿和组织坏死、线粒体膨胀、蛋白质失活等反应。温度达到55-95℃后,肿瘤细胞会在数分钟内发生明显的改变。
光热疗法中使用的激光需要有具有一定的能量和一定的皮肤穿透性。通常来说,一般采用的是可见光范围内的激光,但是人体本身含有许多可吸收光的物质,例如水、血红蛋白、黑色素等,这些物质吸收了光之后都能引起温度的上升。可见光的穿透性不强,且人体全身均含有吸光剂,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光热治疗无法有效地分辨出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近红外光是用于光热治疗最理想的的光热治疗光(650-950nm),这个范围内的光具有较好的穿透性,也能被纳米粒比较好地吸收,同时也具有比较小的毒性。与传统的肿瘤治疗法相比,光热疗法具有更好的靶向性,减少了对正常细胞的损伤,因此成为了非常有潜力的替代诊疗方法[1]。
1.2 磁共振成像的概述
磁共振成像(MRI)已成为临床医学影像学检查的重要手段。对于B超、x光线以及CT来说,MRI的检查手段大为不同,由于应用电磁成像技术,其检查方式的优点与缺点都很明显。
磁共振成像具有的优点:(1)高空间分辨率(2)高软组织对比分辨率(3)无创伤、无射线检查(4)成像参数多、包含信息量大 (5)任意方向直接切层。但也具有以下的缺点:(1)设备与检查费用昂贵(2)对钙化不敏感(3)耗时长 [2]。
1.3光热疗法与磁共振一体化的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