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管理学类 > 公共事业管理 > 正文

网络舆论的传播规律研究文献综述

 2020-04-01 11:01:56  

文 献 综 述

信息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显著改变,互联网也正在凭借其自身诸多优势,逐渐超越电视、广播、报纸这传统三大媒体,成为社会舆论的一个发源地和交汇场,是社会舆论传播的重要力量。虚拟世界的网络舆论,在宏观上一定程度反映了真实的社会舆论,并对现实世界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我们必须加以重视。在面对互联网给舆论传播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时,要研究和把握网络舆论传播规律和网络舆论引导规律,才能在此基础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构建文明、健康、积极、和谐的网络舆论环境。

首先,研究网络律舆情的基本定义,曾润喜(2009)在《网络舆情管控工作机制研究》中对网络舆情进行了准确和权威的定义:网络舆情是由于各种事件的刺激而产生的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人们对于该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在研究网络舆情的网络舆论传播之前,需要研讨什么是网络传播。匡文波(2001)在《论网络传播学》一文中认为,所谓网络传播其实就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的人类信息(包括新闻、知识等信息)传播活动。网络传播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基础,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从而达到其社会文化传播的目的。

分析完网络舆论以及网络传播的定义,我们再看网络舆论的传播路径、传播阶段及其演变规律。刘毅(2007)在《略论网络舆情的概念、特点、表达与传播》一文中指出,从目前来看,网络舆情传播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四类:1.电子邮件(Email)及新闻组(News group)。2.即时通讯工具(IM)。3.电子公告板(BBS)。4.博客(Blog)和维客(Wiki)。张银锋(2012)在关于2012年”舆情与新媒体”学术研讨会综述《新媒体背景下舆情研究的新取向》一文中总结道,安徽省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常松研究员指出,网络舆情的发展大致都会经历四个阶段:(1) 萌芽期#8212;#8212;微博用户爆料敏感话题;(2)高涨期#8212;#8212;传统媒体、新闻网站跟进报道;(3)顶峰期#8212;#8212;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互动,形成舆论合力;(4)缓解期#8212;#8212;政府应对。李楠(2012)在《网络舆情的分阶段传播》一文中指出,网络舆情的传播不是一气呵成的,而是分阶段的传播,主要分为关注、扩散、热议、形成舆情四个阶段。符晓辉(2012)在《网络舆情发展的趋势及应对》一文中指出,网络舆情发展的趋势包括:1.参与主体方面,社会公众主动利用网络进行意见表达,已由个案发展成为公民普遍的观念和意识。2.传播载体方面,新媒体、自媒体的勃兴,改变舆情传播载体格局,并使舆情传播出现质的跨跃。3.舆情客体方面,”三公事件”仍然是网络负面新闻及争议性话题的焦点内容,网上存在群体极端化的倾向。4.舆情应对方面,党政部门对网络舆情的管控有了长足进展,公共治理理念和技巧有所提高。关梅(2010)《论网络舆论的生成特点及其传播规律》一文,通过对网络舆论传播过程中的共性因素进行梳理,将网络舆情的传播规律概括为:1.网络舆论在形成与传播过程中变量因素很多,在事件发展的不同阶段,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力量此消彼长,使得网络舆论以一种不均衡的”波状”态势形成并发展。网络舆论传播大致可以分为”潜伏期、突发期、蔓延期、终结期”等几个阶段。2.网络舆论传播虽然部分消解了沉默的螺旋的作用,但舆论主体的从众心理仍然较为明显,极易出现”群体极化”倾向,使网络舆论发展走向极端。

在此基础上,从各自不同角度提出了相应完善的对于网络舆情的规范策略。符晓辉(2012)在《网络舆情发展的趋势及应对》一文中指出网络舆情的应对策略主要有四点:1.认识网络舆情的反映监督功能,充分利用互联网听取民意。2.认识网络平台的活血化淤作用,充分利用互联网化解民怨。3.认识网络民意表达的民主价值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4.提升领导干部的领导艺术,提高网络舆情管控的科学性。扁柯潇、董志宏、林立瑛、兰月新(2012)在《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对策研究》一文中指出,网络舆情的控制引导和干预的四种措施:1.及时捕捉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热点,强化预警机能。2.提高政府部门信息的透明度,及时回应”负面新闻”。3.强化网络信息监督,及时处理敏感信息和不良内容。4.推动意见领袖和传统媒体良性引导,强化主流舆论。

值得一提的是,杨琳瑜(2010)在《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创新的路径选择》中创造性的提出了关于网络舆论引导机制的创新。1.”依法治网”结合”以德治网”,营造良好网络环境。2.加强政府监管,提高网络舆论引导效率。3.网络媒体行业自律和责任,提高网络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4.从技术层面对网络舆论实行有效把关。

网络舆论实际上是宪法规定的公民言论自由在网络时代的反映,应当受到法律保护,同时,因其存在弊端,也应当受到法律约束,必须对其进行引导。对网络舆论的规范、引导应当坚持依法管理、科学管理、有效管理,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思想教育、行业自律等手段,加快形成依法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规范有序的互联网信息传播秩序,从而形成一个真实、文明、开放的网络环境并切实维护国家文化信息安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5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