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总字数:4420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年来,p2p网络借贷在中国发展迅猛。据网贷之家的统计,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有p2p网贷平台1575家,较2013年增加900多家。但是,快速发展背后蕴含着危机,p2p网络借贷平台倒闭或诈骗现象仍然时有发生,2014 年中国出问题平台数量高达 275家,较 2013 年问题平台数量增长超过 2 倍。探讨 p2p网贷行业的运营效率及其影响因素,无论从宏观上还是微观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什么在p2p平台发展近两年后还存在这么大的问题呢?从微观上来思考这件事,探讨p2p平台倒闭的原因,分析他们倒闭的特征。有利于给后来进入者指明道路,避免后进入的平台重蹈覆辙,同时从失败案例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也能让幸存下来的企业在此基础上改善经营效率。从宏观一点的层面上来说,探讨平台倒闭的原因能够警醒投资者和平台的管理者,有效遏制住平台快速扩张期间出现的管理粗放,欠缺自控的弊端,从而使得产业能够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现如今,p2p网贷不仅倒逼传统金融机构的商业模式创新和业务模式转型,更是传统金融业务类型和服务对象的有力补充,p2p网贷已成为我国多层次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望缓解小微企业、农户以及各类低收入人群融资难的问题,因此通过分析平台倒闭的原因来警醒同业者,对于稳定我国的金融市场,健全信用体系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
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之前关于p2p平台信任的实证研究研究中,大多数研究采用的基本是采用用户问卷,通过调查数据来分析影响平台信任度的相关因素,丁婕等同样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研究投资者是否愿意给平台放款的影响因素,得出的结论是p2p平台自身的资质和对于投资者利益能够施加保护的程度到底有多少会极大影响到投资者对于借贷风险的自我评估,进而会影响他们对该对平台施加多少信任度时的考量。孙柔嘉在对于p2p平台信任机制的研究中着重构建了以声誉机制为核心的模型,文中认为一个平台所具有的声誉是它最重要的资产之一,而且难以用货币来进行计量,声誉机制能够最大程度缓解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在交易或者合作过程中产生的不信任感。并在最后文章认为为了提高平台的声誉效应需要平台监管到位并持续形成经营规范化,以期能够在公众中形成持久经营的预期,同时在监管上要完善平台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并在运营过程中更加注意对于风险的把控,比如通过建立资金账户监管制度,获得来自外部的风投,建立风险准备金制度等防范流动性风险的产生。在此之外,余伟炎等人采用了elm模型建立分层回归模型探索影响投资者对p2p平台信任的影响因素,并对中央路线和从属路线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平台自身的财务和信用状况对于投资者信任度的影响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
一 引言:如何提升投资者对p2p的信任度以保证p2p平台这一行业能健康发展。二 文献综述:平台所公布的信息透明度不完善,投资者所能获取的信息极为有限加大了投资者对p2p平台的不信任感。三 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根据月度现金流,平台存续时间,风投背景,老投资者月度变化,承诺收益率,与协会关联这个6个变量的具体分析提出了六个假设。四 实证研究设计:根据ELM模型对p2p平台信任度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对相关变量进行合理定义。五 实证结果及分析:对之前的假设进行验证并分析原因。六 结论及建议: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并根据结论提出具体可行的方案。保证方案能对投资者提升对平台信任度有积极影响。
3. 实施方案、进度安排及预期效果
借鉴elm模型建立对p2p平台信任度影响因素的模型,并通过分层回归分析模型进行分析。
数据来源:通过查找 “网贷之家”和“网贷天眼”等网络媒体的数据。
通过对相关课题的研究能完善关于p2p平台信任度因素的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1] 倪泽浩. 我国p2p网络借贷投资决策影响因素研究[D]. 上海: 东华大学,2014: 4-8[2] 张娜. p2p网络借贷行为研究[D]. 成都: 西南财经大学, 2011: 2-4[3]Weiss G N F,Pelger K,Horsch A.Mitigating Adverse Selection in p2pLending-Empirical Evidence from Prosper.com[J].SSRN,2010: 5-6[4]GreinerME,Wang H. The Role of Social Capital in People to People Lending Marketplaces[J].ICIS Proceedings Paper, 2009,279(5359):7-9[5]丁婕,古永红,陈冬宇. 交易信任,心理感知与出借意愿——p2p在线借贷平台的出借意愿影响因素分析[C]. 北京: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信息管理分会场论文集, 2010: 7-8[6]孙柔嘉. p2p平台信任机制研究[D].南京: 东南大学, 2014: 2-3[7]Yuwei YanZhihan, LvBin Hu.Building investor trust in the p2p lending platform with a focus on Chinese p2p lending platforms[J].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2017,74(21): 12-13[8]赵楠. 监管空白急需p2p网贷行业自律[N]. 农村金融时报, 2014-3-4(2).[9]刘本喜. 基于p2p网络借贷平台的投资人风险研究[D]. 北京: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4: 7-8[10]李先玲. p2p网贷平台倒闭原因的实证分析[J]. 《金融观察》,2015,1674(265): 9-11[11]蓝紫文. 中国 p2p 网络借贷平台倒闭原因的实证研究[J]. 《财经问题研究》, 2016,12(397): 12-13[12] 周勤, 王飞. 信息不对称与“言多必失”——来自中国p2p网贷平台的证据[N].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3-6(2)[13]骆品亮, 丁岚. 我国p2p网贷平台运营效率及其影响因素[J]. 上海金融, 2017,08(007): 7-9[14]Yeujun Yoon Yu Li Yan Feng . Factors affecting platform default risk in online peer-to-peer (p2p) lending business: an empirical study using Chinese online p2p platform data[J].Springer Science Business Media, LLC, part of Springer Nature, 2018,356(013) : 5-6[15]缪斌. 对p2p借贷平台的风险调查及政策建议— 以镇江市为例[J]. 金融纵横,2013,132(008): 9-13[16]牛锋,杨育婷,徐培文. 当前我国网络借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西南金融,2013,(09): 8-12 [17]王紫薇,袁中华,钟鑫. 中国p2p网络小额信贷运营模式研究——基于“拍拍贷”、“宜农贷”的案例分析[J]. 新金融,2012,(2): 14-16[18]Suh, B., Han, I. The impact of customer trust and perception of security control on the acceptance of electronic commer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Commerce,.Google Scholar, 2003,7(4):135–161[19]Berger, S. C., Fabian, G. Emergence of financial intermediaries in electronic markets: The case of online p2p lending. Business Researc[J]. CrossRefGoogle Scholar 2009, 2(1):39–65[20]Klafft, M. Peer to peer lending: Auctioning microcredits over the internet[C]. New York: In Proceedings of the 200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ystems,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 2008: 1-8[21]Emekter, R., Tu, Y., Jirasakuldech, B. et al. Evaluating credit risk and loan performance in online peer-to-peer (p2p) lending. Applied Economics[J]. CrossRefGoogle Scholar, 2015, 47(1):54–70[22]Lauri, P., Teich, J. E., Wallenius, H., et al.Borrower decision aid for people-to-people lending. Decision Support System[J]. CrossRefGoogle Scholar, 2010, 49(1): 52–60.[23]Shapiro S P. The social of impersonal trust[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87,(20): 34-35[24]成婷. 信任机制对p2p借贷出借人决策行为的影响探究[D]. 杭州: 浙江工商大学, 2014: 8-9[25]丁婕. 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及借款人行为研究--以拍拍贷为例[D]. 成都: 西南财经大学, 2012: 11-13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5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立即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