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地理科学类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正文

生态廊道与城镇生态安全研究文献综述

 2020-04-15 09:39:48  

1.目的及意义

近年来,生态廊道的概念越来却多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多地区更是将生态廊道的概念应用在城市及区域生态规划之中。

生态廊道概念从绿道和廊道概念中发展衍生而来,1959年美国学者Wiliam首次提出“绿道”的概念,引起欧洲各国的重视及关注。直至上世纪70年代,由于工业化和城市的扩张,生境面积大量减少,甚至导致景观破碎化及生物种类数量减少,因此为解决该类生态问题,提出了“廊道”的概念,利用廊道连接破碎的生境斑块。随后,FORMAN提出斑块-廊道-基质的重要理论,并提出运用该理论分析空间格局与生态系统的关系,至此,廊道概念被拓展至区域生态安全保护的范畴。

国外具有成功流域开发经验的发达国家,虽没有提出绿色生态廊道的概念,但从其开发、治理、管理的模式来看,其实质与绿色生态廊道的理念是一致的。如美国田纳西河绿色生态廊道建设,澳大利亚墨累-达令河绿色生态廊道建设,绿色新加坡等。

国内对于生态廊道建设的应用较晚,2000年以来,受到欧美国家绿道建设思想的启发,国内开始尝试用生态学原理指导生态廊道规划,并致力于公共绿地、防护绿地、风景林地等城市绿化建设。2010年以来,《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突破城市绿化层面,开展区域生态廊道构建研究。2016年9月正式出台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绿源、绿江、绿岸、绿洲”四位一体战略,打造长江经济带绿色生态廊道。由此可见,区域生态廊道建设成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的重点。

三江源地区处于青藏高原腹地,以青海省南部为主体,跨越青海、甘肃、四川、西藏四省区,是黄河、长江、澜沧江的共同发源地。地势高峻、气候寒冷的自然条件与独特的生物区系,造就了范围广阔、构成复杂却又相当脆弱的湿地生态系统。

在全球气候逐渐变暖的影响下,随着冰川与雪山的不断萎缩,高原湖泊和湿地的水源补给相应减弱,加上其遭受的地质、气象、生物、人为等灾害,生态脆弱的程度不断加剧。人类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也使三江源地区的环境遭到破坏。草地大面积退化与沙化,生物多样性明显降低,水源涵养能力急剧减退,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因此,通过生态廊道所具备的生态功能,如水源涵养、防风固沙、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功能,结合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特点,建设三江源地区生态廊道以改善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安全,甚至保障长江、黄河、澜沧江下游各国的生态安全,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具有不可估量的深远意义的。

{title}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title}

根据三江源地区生态功能布局及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布局,三江源地区大部分为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和极重要区域。通过五种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特征评估:水源涵养重要性评估、生物多样性重要性评估、土壤保持功能重要性评估、防风固沙重要性评估、生态灾害风险程度评估,并结合地区多年来植被、湿地、林地、草地的变化,建设适宜三江源地区的生态廊道,以解决三江源地区面临的各种生态问题。

五种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特征评估:

(1)水源涵养重要性评估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5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