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材料类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正文

羰基类有机热致延迟荧光材料的合成与表征文献综述

 2020-06-26 20:11:29  

1. 概述 几十年来,有机发光二极管 (OLED) 无论在科研领域还是商业应用方面都是激起了研究人员的研究兴趣和探索热情。

1998年S. R. Forrest等[1] 发现了磷光材料,成功突破了传统荧光OLEDs内量子效率不超过25%的限制,磷光由于引入了重金属配合物,内量子效率在理论上可以达到100%。

2012年,Adachi等 [2]设计合成的高效的绿光TADF分子4CzIPN,器件效率可以与高效磷光OLEDs相媲美。

2014,Adachi等[3]提出将TADF发光层的客体分子作为传递能量的辅助客体实现了对激子的100%利用。

Qiu等[4]将TADF客体分子用作磷光OLEDs的主体,也达到了同样的意图。

Wang等[5]设计了两个蓝光TADF 客体材料并将其作为绿/红/黄光磷光主体材料。

这些研究工作充分显示了TADF 材料的多功能性,也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

2. 有机电致发光 从1965年第一次发现蒽单晶的发光[6],有机电致发光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巨大的研究兴趣领域[7-11],全球大约有数百个组织正在努力研究材料和器件。

虽然它最初没有得到很多的科学关注,但唐#8226;范#8226;斯莱克在1987年的第一个异质结装置[12]激发了研究者们和商业家们在学术和商业上的巨大兴趣,也就是从那时起,有机发光器件的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特别是Baldo等人[1]发现三联体收获效应之后,给这个领域造成了极大的震撼,他们通过当时很先进的设备实现了内量子效率的飞跃,近100%的电荷载流子转化为光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5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