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经济学类 > 金融学 > 正文

影子银行的风险传染机制及其管理研究毕业论文

 2020-02-15 20:07:53  

摘 要

自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影子银行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并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影子银行虽然具有类似银行的信用中介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信贷紧缩下中小企业融资的压力,但其本身具有隐藏性和传染性极强的系统性风险,一旦爆发,易造成社会动荡。

因此,本文旨在以影子银行风险传染机制为主线进行分析,利用文献研究法在对影子银行界定、特征、运作流程等基础介绍上,研究出影子银行所蕴含的具体系统性风险以及其风险传染至影子银行体系内部、金融市场、实体经济和货币政策的传染机制,并针对当前阶段下影子银行风险传染管理的政策问题,提出相对应的对策和解决方案,以期能够进一步有效防范影子银行的风险,规范并引导影子银行发挥其积极正面的对市场有利的作用,减小其风险所带来的损失。

关键词:影子银行;风险传染机制;风险管理;对策建议

Abstract

Since the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in 2008, shadow banking has been developed rapidly in China, and has been widely concerned by scholars. Although shadow banking has the function of credit intermediary, similar to that of banks, and alleviates the pressure of financing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under the credit crunch, its systemic risk is contagious and not easy to realize. Once it breaks out, it is easy to cause social unrest. Therefore, this paper uses the risk contagion mechanism of shadow bank as the main line, based on the introduction of its defini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operation process and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search, in order to study the specific systemic risks contained in shadow banking and the contagion mechanism of its risk to the shadow banking system, financial markets, real economy and monetary policy. In view of the policy problems of shadow bank risk contagion management in the current stag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olutions, in order to further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risk of shadow banking, and guide shadow banking to play its positive and positive role in the market and reduce its wind Loss caused by insurance.

Key words: shadow banking;risk transmission mechanism;risk management;solutions and suggestions

目 录

第1章 绪论 1

1.1 选题背景 1

1.2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

1.2.1 研究方法 1

1.2.2 研究思路 1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2

1.3.1 国内研究现状 2

1.3.2 国外文献现状 3

1.3.3 文献述评 4

1.4 主要内容与创新点 4

1.4.1 主要内容 4

1.4.2 创新点 4

第2章 影子银行及其风险概述 5

2.1 影子银行的内涵与特征 5

2.1.1 影子银行的内涵 5

2.1.2 影子银行的特征 5

2.2 影子银行运作流程 5

2.3 影子银行的风险 6

2.3.1 流动性风险 6

2.3.2 信用风险 7

2.3.3 道德风险 7

第3章 影子银行的风险传染机制 8

3.1 对影子银行内部的风险传染 8

3.2 对传统金融市场的风险传染 8

3.3 对企业实体经济的风险传染 9

3.4 对央行货币政策的风险传染 10

第4章 当前对影子银行风险传染管理及其问题分析 10

4.1 当前对影子银行风险传染管理概述 10

4.2 当前对影子银行风险传染管理的问题分析 11

4.2.1 法律政策不完善下的监管漏洞 11

4.2.2 分业监管模式与影子银行冲突 12

4.2.3 信息披露不完全造成的信息不对称 12

4.2.4 微观审慎监管对于影子银行的限制不足 12

4.2.5 监管滞后造成的低效率 13

第5章 加强对影子银行风险传染管理的对策建议 14

5.1 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政策 14

5.2 逐步引入功能监管和穿透监管 14

5.3 不断改进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15

5.4 微观审慎监管基础上的宏观审慎监管建立 15

5.5 完善风险管理机制以进行持续性监管 16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17

参考文献 18

致 谢 19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影子银行最早源于美国,在经过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不受监管重视的非银行信贷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其中的影子银行,本身具有期限转换、流动性转换、信用转换及杠杆运作等性质特点,却又游离于监管之外,更易引发和传染系统性风险。在监管套利的刺激下,我国影子银行得以迅速发展,其出现使得中小企业融资压力得到了缓解,金融市场更加活跃,却也带来了众多负面的风险危害。影子银行的期限错配易造成流动性风险,不可避免的信用违约风险,以商业银行为中心的多通道模式下的影子银行一旦风险积累至爆发,必将对整个金融市场稳定性受到冲击,并在其混业模式下迅速传染出去,甚至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产生影响。因此对我国影子银行风险传染机制分析显得尤为关键。

从实际来讲,表面数据上我国影子银行规模迅猛增加,但实际上仍处于起始阶段,其产品创新远不如发达国家,且由于金融市场的不完备,国家在影子银行监管方面政策单一而不完善,影子银行与金融创新的模糊使得影子银行的真面目难以别辨识,无法对影子银行有较好的管理。本文通过对影子银行含义、特点,以及风险的概述,辅以具体数据和图像详细分析影子银行风险传染机制,并阐述影子银行风险管理现状,从中找出管理问题和漏洞,并提出实际创新的风险传染管理方案。

1.2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2.1 研究方法

文章主要采用的是文献研究法与定性分析法,通过大量阅读相关文献,来获取足够丰富的资料,从性质上分析,使得对于影子银行定义、特点、运作流程等有基础的了解,然后再通过比较研究,以及案例和数据支持辅助,分析出影子银行风险在运作过程中的传染机制,并引入国家现阶段对于影子银行的监管政策,对比其影子银行的风险传染,找出其中的不足与漏洞,最后提出创新而有实际价值的意见建议。

1.2.2 研究思路

先从基础出发,对影子银行的定义做一个明确的解释,然后分析出影子银行的所具有的特征,解释影子银行的运作流程,总结归纳出影子银行所具有的风险及风险来源。再从影子银行的流程中分析寻找其风险传染机制,发现影子银行的风险可以向影子银行内部、传统金融市场、企业实体经济以及央行货币政策上进行传染,影响其正常运转。再寻找当下影子银行风险传染管理的现状,以及挖掘出其中管理的问题。最后针对管理漏洞以及风险传染机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与对策。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关于影子银行的研究大多基于中国影子银行发展现状,多是关于影子银行风险的研究,并结合影子银行在中国的具体表现形式来展开,然后根据影子银行的风险并结合我国现有的监管政策漏洞提出相对应的风险管理对策。

汪玉凯,戴炜倬(2016)[1]通过FSB检测报告发现影子银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与机构存在各种交叉联系,并分析出由股权关系、融资担保关系、市场业务的交叉关系引起涉及主体间的相互复杂关联,使得风险可以交叉传染;还有影子银行风险交叉传染的宏观机制和影子银行风险交叉传染的心理机制。

巴曙松,乔若羽,郑嘉伟(2017)[2]分析了我国影子银行在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并给出如何强化影子银行监管的建议,在当前分页监管基础上加强协调,并通过加强影子银行的信息透明,来更好对其信息进行披露,同时也引入资管新规意见稿进行说明。

朱慈蕴(2017)[3]从影子银行的本质特征角度阐述影子银行是在金融脱媒和去中心化的大背景下诞生的,指出现状对其监管不足的现状:分业监管的滞后和困境以及期限错配所带来的风险,然后对有效监管目标下的影子银行金融监管制度创新提出建议。

王喆,张明,刘士达(2017)[4]详细分析了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历程和模式的演进,注意到其潜在风险:整体风险上升、短期流动性风险突出而中长期信用风险突出,并展望监管将全面加强,资管业务趋于去杠杆转型以及不良资产证券化等影子银行新业务开展。

王伟,戴菊贵,胡俊霞(2017)[5]专注民间借贷这个特定的影子银行业务,描述了民间借贷这类影子银行业务与商业银行之间的资金等联系,分析了三种其中可能的风险传导途径,并提出针对银行员工参与民间借贷风险和银行授信客户参与民间借贷风险的建议。

朱玲(2017)[6]从我国影子银行的类型和风险来源中找到了影子银行风险传染机制,并通过定量化的模型分析出其风险传染至商业银行和央行货币政策的机制,然后就这种机制提出加强自身防范和推进体制改革的建议。

吴旭,姜德鑫(2018)[7]认为我国影子银行主要风险表现在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产品开发技术风险和法律监管风险,并针对我国影子银行风险监管存在流动性风险防范不够等问题,相对应地提出了构建完善有效风险监管制度和体系,监管体系改良的同时构建风险计量模型的建议。

崔永平(2018)[8]通过收集近年来相关文献,从影子银行界定、形成原因、以及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上进行了阐述,认为影子银行就像一把双刃剑,既能带来好处,也能造成损失,所以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影响从不同方面建立相应的监测框架。

吴丹(2018)[9]则就中美影子银行进行对比,系统性的将中美影子银行的产生原因及运作机制进行了对比,发现虽然两者规模和运作模式不同,但在产生的本质和信用扩张功能存在共性,从运作机制中挖掘出影子银行内在风险根源所在。

曹渝丹(2018)[10]指出影子银行一方面为我国中小企业缓解了融资压力,另一方面也在无形中带来了暗地里潜藏的风险。他从民间借贷、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以及私募基金等表现形式出发,也相应提出了完善法律法规、推进影子银行业务回归表内等监管建议。

周顺兴(2018)[11]通过125家中小银行实证检验,发现了影子银行业务发展显著提高了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并进一步发现了影子银行主要通过信用风险传导机制影响商业银行经营风险。

马洪超,易崇艳(2018)[12]从宏观角度出发,以对央行货币政策的影响为方向进行研究,对货币政策实行的操作工具、操作目标和最终目标的异化效应过程的研究,并提出推进金融创新,建立立体化影子银行监管机制和加强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可控性的应对方案。

周熙雯(2018)[13]认为影子银行加大了商业银行运营风险,其业务隐形担保和刚性兑付增加系统性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资金流向不合理可能导致行业泡沫和潜在风险,以及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风险突出。并针对这四条风险提出阻断风险传导渠道途径、减少刚性兑付以及影子银行业务透明度的解决措施。

田玺琳(2018)[14]从影子银行监管的理论基础和矛盾分析出发,发现我国目前监管的主要问题,并结合西方美国和欧洲国家的监管经验,对我国影子银行监管体系提出了平衡金融创新和监管抑制矛盾等针对性的意见。

1.3.2 国外文献现状

Kathryn Judge(2017)[15]认为影子银行同样严重依赖短期债务债权,短期的权责关系会让债权人不会想去收集更多的信息来分析这次债务关系是否会造成损失。信息上的差距若不断缩小,影子银行本身的业务模式会致使债权人产生对该种短期债务以及隐瞒信息下的质疑,并造成投资恐慌。而信息隐瞒下的信息差距也会阻碍市场和监管当局的监管作用。

Kinda Hachem(2018)[16]指出,中国影子银行同大多数影子银行一样,也是逃避监管进行套利的信用中介,也普遍存在期限错配的现象。其在中国发展的过程中,交叉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多,业务产品也越来越复杂,资金的涌入表面上看上去是有效率运转,然而实际上却是金融领域内的自我循环,削弱了实体经济的实力,风险也在循环中进一步加大。

Patrick Fève,Alban Moura,Olivier Pierrard(2018)[17]通过提出并建立一个与传统银行和影子银行相互作用的小尺度DSGE模型,得出了两个主要结论:一是影子银行是一种强大的放大机制,因为它有助于摆脱传统行业的重要约束。二是这种对影子部门的泄漏也降低了仅针对传统银行的宏观审慎政策的有效性。

1.3.3 文献述评

国内外关于影子银行风险研究的文献,多是对于风险的直接解读,并没有深入到影子银行运作流程中风险如何形成,通过何种方式渠道传染到其他各个方面,很少有文献会详细研究影子银行的风险传染机制,大部分文章的风险管理建议也显得太笼统而不具有实际意义。因此,本文创新之处在于,选择将这些系统地结合在一起进行深入研究,着重分析影子银行风险传染机制和管理,并辅以数据实例支持,提出能实际指导影子银行发展以及其风险传染机制管理的对策建议,具有现实意义。

1.4 主要内容与创新点

1.4.1 主要内容

本文大致分为了六个章节的主要内容。第一章是绪论,阐明文章研究背景,指出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并掌握国内外研究动态,最后表明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第二章介绍影子银行的含义以及特征,并阐述影子银行的具体运作流程,再分析出影子银行所具有的风险。第三章是文章的重点,重点阐述影子银行的风险传染机制,包括如何风险如和在内部积累传染,并发散至传统金融市场、企业实体经济和央行货币政策。第四章是介绍当前对于影子银行风险传染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第五章就是根据上面的内容针对影子银行风险传染机制以及其管理漏洞提出具有针对性建议,促进更好地影子银行风险传染管理。第六章则得到结论并展望影子银行的未来,通过上述研究希望对引导影子银行更加良好发展以及对其风险防范上做出贡献。

1.4.2 创新点

您需要先支付 5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