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债券的风险及其防范研究——以兴业银行为例文献综述
2020-04-14 15:32:13
在国际环境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绿色债券作为一种市场化制度安排,在提高环境效益和支持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日益受到市场各方关注,发行规模也在逐渐攀升。回顾我国绿色债券发展历程,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发展较晚,首单“碳债券”是2014年中广核风电有限公司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的“14核风电MTN001”,次年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发行了中国首只绿色债券,2016年浦发银行在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200亿元绿色金融债,成为我国债券市场首支“贴标”绿色金融债。
1995年,“绿色金融”这个概念第一次在一些学术期刊上出现。胥刚(1995)首次论述了“绿色金融”在维护生态平衡中的金融导向效应,引起了我国对绿色发展的重视。吴玉萍和董锁成(2000)通过构建人类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指出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人类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间矛盾发展到今天的必然选择,因此提出了构建绿色经济制度这一新概念。熊雪萍(2004)对传统金融转变到绿色金融提出思考,其文章从市场和政府双失灵现象入手,强调改变目前的融资模式的重要性,即将资金导入节能、低耗、无污染的产业已成为当务之急,指出发展绿色金融发行绿色证券是弥补传统金融的缺陷、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未来金融业的发展方向。
在国际市场上,发达国家要比发展中国家率先发展绿色金融。Jose Salazar’(1988)年首次提出了“环境金融”这一概念,他认为环境金融是一项新时代的创新产物。Mark A.White(1996)认为,发展绿色金融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金融和环境保护存在着相互制约的联系。Eric Cowan(1999)对环境金融的概念进行了定义,他认为环境金融是一门学科,是涵盖金融学和环境经济的一门学科,这个学科主要解决的是怎样打通人类在发展环境中需要的资金渠道,即如何解决融资问题,在发展环境经济的同时,环境金融作为其中的一员也能得到相应益处。Sonia Labaltt and Rodeny White(2002)对于“环境金融”有了另外一种的看法,他们认为“环境金融”是一种融资行为,这个行为是发生在转移环境风险的过程中,并且可以提高环境的质量符合市场的需求。
从宏观角度看,本文针对绿色债券发行的研究有助于我国绿色债券发展问题研究的完善和发展,对于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建设有一定助推作用。从微观角度看,本文针对绿色债券的风险特征与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对于以后机构发行绿色债券、投资者投资这一金融产品都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作为顺应时代发展诞生的绿色债券,未来其将成为推动“资本市场绿色化”的重要力量,如果善加利用,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兼顾企业社会环境责任,将有助于完善我国绿色金融市场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title}研究内容:本文研究内容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国内外文献综述。第二部分介绍当前国内外绿色债券市场的发展现状,主要围绕国内外绿色债券发行情况、发行主体分布、筹集资金投向等方面。第三部分介绍兴业银行绿色债券的发展概况,研究其发行的绿色债券的风险特征与防范措施,总结当前绿色债券共有的风险特征,并给我国其他商业银行提供参考借鉴。第四部分是探究我国绿色债券的未来发展趋势。第五部分作为本文的最后章节,对全文进行了总结,从兴业银行发行情况中得出研究结论,为我国商业银行绿色债券市场发展给出政策建议。
研究目标:通过基于国内外绿色债券发行市场的现状,以兴业银行发行绿色债券的过程与实践情况为例,来探究绿色债券的风险特征与风险防范,并对未来绿色债券的发展趋势提出看法与预测,以期为日后我国商业银行发行绿色债券、投资者投资绿色债券提供积极的借鉴意义。
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通过搜集网站上发表文献及统计数计、已出版引发的著作及书刊、监管机构官员和专业人士在公开场合发表的演讲及发表的文章以及其他参考资料等,对其进行整理收集,形成对某一研究问题的全面、系统的了解的一种分析方法。本文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的分析,形成对绿色债券比较系统的理论研究。
2.个案分析法:本文在当前国内外绿色债券市场发展背景下,专门分析了兴业银行绿色债券市场的发展情况,并以兴业银行为例研究绿色债券的风险特征、风险防范,预测绿色债券未来的发展趋势。通过个案分析,更加全面、细致的了解我国绿色债券的发展本质,为我国商业银行发行绿色债券、完善绿色债券市场提供了参考意义。
研究手段:以传统文献检索手段为主,辅以网络、数据库等手段,开展资料收集、数据整理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