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砂生态自密实混凝土工程应用研究文献综述
2020-04-14 14:51:15
自密实混凝土(日本称“Self-Compacting Concrete”,欧美称“Self-Consolidating Concrete”,均以“SCC”作为简称)是指新拌混凝土具有高流动度、良好的粘聚性、不离析、不泌水、能在不经振捣或少振捣的情况下自行流平并自行流动通过钢筋并充满模具的混凝土,也称作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Self-Compacting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简称SCHPC)。自密实混凝土的主要优点有:
l)保证混凝土良好的均匀性和密实性。自密实混凝土的最独特之处便是能够凭借自重不经振捣,通过稠密钢筋,自行填充模板内的空间并保持自身的均匀性和密实性,形成均匀密实的混凝土结构。
2)可用于难以浇筑甚至无法浇筑的结构,能解决传统混凝土施工中的漏振、过振以及钢筋密集难以振捣等问题,可保证钢筋、埋件、预应力孔道的位置不因振捣而移位。
3)减少和避免混凝土表面缺陷与修补,改善混凝土的表面质量。不会出现表面气泡或蜂窝麻面,不需要进行表面修补。能够逼真呈现模板表面的纹理或造型,为建筑外观设计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4)增加了结构设计的自由度。不需要振捣,可以浇筑成型形状复杂、薄壁和密集配筋的结构。而在此之前,这类结构往往因为混凝土浇筑施工的困难而限制采用。
5)节省劳动力和振捣设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和能耗,减少噪音,改善工作环境和安全性,提高生产效率,加快施工进度
日本学者Okamura鉴于熟练的混凝土工日益紧缺的现状,于1986年提出自密实混凝土的理念,旨在减少由振捣不充分引起的影响耐久性的结构缺陷(e.g.蜂窝状结构)。同时产生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主要体现在:工程进度加快、环境噪声减少、机械磨损与能耗降低等。
早期对自密实混凝土的研究聚焦于高性能、高和易性和新拌混凝土工作性即:填充性能、流动性能和抗离析性能。直到1995年,具有优良上述性能的混凝土才被命名为Self-Compacting Concrete,SCC。自密实混凝土在日本早已投入工程实际使用,1988年SCC成功应用于日本明石大桥的建造,日本Torihama镇高架桥桥墩采用钢架型设计,钢筋密集度高,选用自密实混凝土进行浇注,硬化后无蜂窝现象。
瑞典人为自密实混凝土在欧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93年由瑞典水泥与混凝土研究院(Swedish 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 Institute,CBI)组织成立了研究小组,研究自密实混凝土在房屋建筑中的应用。随后,《国际材料与结构实验研究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Testing and Research Laboratories of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RILEM)成立了技术委员会,旨在搜集、分析、综合评价自密实混凝土技术,达成性能测试与评估的统一观点。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改善锂离子电池中硅基负极存储性能的策略研究外文翻译资料
- 通过添加压电材料BaTiO3提高大功率锂离子电池的微米级SiO @ C/CNTs负极的电化学性能外文翻译资料
- Pd和GDC共浸渍的LSCM阴极在固体氧化物电解池高温电解CO2中的应用外文翻译资料
- 利用同步回旋加速器粉末衍射的方法来研究在有其他物相的情况下C4AF的水化作用外文翻译资料
- 外国循环流化床锅炉发展现状外文翻译资料
- 含石蜡基复合材料的多壁碳纳米管的热性能外文翻译资料
- 矸石电厂炉渣机制砂的应用研究外文翻译资料
- 机动车螺旋弹簧的失效分析外文翻译资料
- 从废阴极射线管和锗尾矿制备高强度玻璃泡沫陶瓷外文翻译资料
- 作为导热液体的液态金属在太阳能储热中的应用外文翻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