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外文翻译 > 管理学类 > 财务管理 > 正文

基于全球价值链的产业升级:以深圳市华为科技有限公司为例外文翻译资料

 2021-12-26 17:21:43  

英语原文共 10 页

基于全球价值链的产业升级:以深圳市华为科技有限公司为例

摘要:虽然中国是一个全球贸易大国,但由于它的低附加值贸易,位于全球价值链的底部。因此,我们迫切需要改变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不利地位。全球创新链是中国实施开放创新的新发展,它利用世界先进的知识、技术、信息和其他资源提高创新能力,促进产业升级,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和其全球价值链的地位。本文以华为公司为例,以国际合作和创新,这些方面使公司能够迅速改善其在行业中的地位和声望。华为的案例研究表明,中国应该引进人才,增加海外投资,吸引外资,拓展房地产贸易,发展外包和国际战略研究和发展联盟,建立全球创新链,促进产业升级,提升其国际分工的地位。

1. 概述

创新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因素。卡诺-科尔曼、汉尼根和穆丹比 (2017年) 认为当今全球经济有三大趋势。首先,国际贸易正在从成品转向贸易到中间贸易,全球价值链 (GVC) 变得越来越重要。第二,有一个无形知识密集型资产的增加和创新的重要性。第三,新兴经济体市场作为全球价值链的一部分正在增长。因此,分析全球价值链,研究全球创新以促进产业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的全球创新发生了许多重要变化。首先,强调自主创新现在正在全球开放创新的发展中。在世界1000家最大的公司中,在研究和发展 (R amp; D)支出的方面,有94% 在海外进行研发 。第二,全球创新从发达国家扩展到新兴国家。最后,跨国公司从“新兴国家制造”的发展模式转变为“在新兴国家创新”这类企业也已从整合在全球价值链内转变为整合到 GIC 内部, 以引领世界创新活动。

尽管中国是全球制造业的强大力量,但刘某和曹某(2016年)认为,中国的中间投入和生产活动的特点往往是附加值低、涉及的技术低。此外,中国胡锦涛和刘某(2014年)还认为,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薄弱能力,他们过于依赖基本资源,如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并且继续发展以主要要素(如劳动力)为基础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因此,亟待解决的问题涉及如何提高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重塑国际竞争力中国工业的发展。这种改造的关键是整合GIC和GVC,实施开放创新,改变投资和生产能力积累的局面,完全依靠GVC来提高企业基于GIC的创新能力。这样的话,这些行动可以促进中国企业的生产能力,以隐性知识为基础的复杂交易,促进中国独立贸易的发展创新。因此,本文考虑了华为经过30年的发展,从合同制造商向世界级通信公司的过程,以显示使用开放创新, 其中全球创新资源可以提高公司的创新能力,可以促进快速的产业升级,并提出了具体的整合到 GIC 的战略。

2. 全球创新链文献回顾

2.1 全球创新链作为创新的新发展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约瑟夫,2004年)和李斯特的国家理论是国家创新体系 (NIS) 的基石。随后,Nasierowski和Arcelus (2003年)、Kravchenko (2011年)、经合组织和欧洲联盟对 NIS 理论进行了广泛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 创新不仅限于国界, 国际化和网络化也应运而生。Fromhold-Eisebith (2007年) 重点介绍了区域、国家和国际环境如何在新独立国家内部相互联系。Niosi 和 Bellon (1994年) 将新独立国家、国际独立国家国际化的演变分为三个阶段: 区域创新网络、新独立国家和开放的新独立国家。对这些理论的研究研究了创新是如何从一个国家向世界过渡的。

张和李(2015年)认为,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知识形式的存在,缩短了知识的更新期。因此,国际企业之间跨国研发合作的紧迫性得到了强调。此外,普及互联网、有线和无线通信,方便高效的全球交通,大大降低了研发成本,大大提高了研发效率。这使得研发机构、制造商和供应商能够开展广泛的科学研究合作,为跨国公司转移其国际研发投资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知识的编码模块化过程也带来了创新的革命性转变。过去集中的研发设计,现在正在模块化和分散。过去仅由一个国家或一个企业所做的事情现在是通过国际合作和分工来完成的。虽然这些过程是相互依靠的, 但它们也使纵向一体化解体。以委托研发和研发外包为特色的开放全球研发,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加快研发进程。因此,已经形成了一个 GIC。国家创新系统的结构也从所有创新链的住房转变为拥有某些创新环节和主体。此外,它还构成了全球创新网络的一定节点状态。这样,世界正在从经济全球化走向创新的全球化。

2.2 全球创新链的内涵和影响

关于创新链,国内外专家学者认为,创新主体是一个创新主体根据产品创新过程利用比较优势的创新链式组织以创新为核心,实行分工,并且获得合作成功。马英九和吴(2011年) 认为, 所谓的GIC是指具有高度开放网络的有价值的创新模式,企业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搜索现有的知识资源,并密切关注这些资源的使用权。

戴相龙、戴一勇(2009年)分析了创新链的成因,认为GIC可以加快知识传播的速度,特别是隐性知识的传播速度,并表示可以降低技术交易成本,加强创新实体之间的沟通、信任和协作。更重要的是, GIC 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促进全球知识、技术和其他创新资源的吸收和利用,并增加国内知识的积累。

2.3 全球创新链的治理

Gereffi、Humphrey、Kaplinsky 和 Sturgeon (2001年) 认为, 价值链治理是一种非市场经济协调活动, 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全球生产、物流、营销和其他方面活动。全球价值链治理可分为生产者驱动的链和买方驱动的链(Gereeffi,1994年)以及外部驱动的链 (Kaplinsky, 2000年)。

张某和李某 (2015年) 提出, GIC也存在类似的治理结构。在 GIC中,由于国际研发投资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从事转让,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利用掌握和整合核心技术的优势发挥“连锁领主”的作用, 同时发展中国家仍然只处于 GIC 的低端, 并从事外围或辅助工作。因此, 在GIC中可能会出现低端锁定和嵌入障碍的问题。

3. 华为整合全球创新链与开放创新研究

华为成立于1987年,经过30年的发展,已从一家合同制造商成长为世界领先的信息和通信技术 (ICT) 解决方案提供商。华为每年将超过10%的销售收入用于研发。2016年, 约有 80, 000人从事研发,占公司劳动力总数的45%,其研发支出为 7.6391亿元人民币,占总收入的14.6%。近10年来, 研发成本超过3.3万元人民币。根据华为研发报告 (2017年), 截至 2016年12月31日, 华为在中国申请了 57632 项专利, 在国外申请了39613项专利,获得了62519个专利执照,其中90% 以上为发明专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成果之一是, 华为通过与研究机构的密切合作,在5G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华为还获得了首批5G 奖项, 即 '5G 杰出成就奖' 和 2016年 '5G 创新杰出贡献奖', 这充分体现了华为已走在通信行业的前列, 并实现了创新能力得到了国际认可。华为在通信行业价值链中的地位得到了提升, 并证明了创新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1 华为建立全球研发机构的战略思考

华为在国际研发合作中的努力及其演变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侯、刘、刘 (2011) 认为,华为自主创新的国际化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以模仿产品为主的技术模仿阶段;二是以关键技术开发为重点的阶段,在某些领域开始领先;第三,它跟上国际事态发展的一个阶段,在一些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华为于1996年开始了跨国化进程。自1999年以来, 华为在海外研究机构进行了大量投资。2005年是华为研发国际化的初始阶段, 国内外研发单位很少,研发合作网络也没有形成。随着华为研发国际化进程的加快, 国际研发合作网络从2006年至2009年逐步形成,并在2010年至2013年期间迅速扩大,实现了网络连接的频率和网络边缘的数量迅速增加。此外,主要研发单位正在不断发展,合作正在进行中。在此期间,以深圳和美国为中心的双核研发模式也逐渐形成。

为了迅速赶上国际先进水平,华为高度重视在全球信息技术研发机构中心设立研发机构。Kumar (1995年) 认为,国际企业在国外开展研发活动有三个目的:(1)支持企业的海外生产;(2)利用国外廉价的研发资源;(3)吸收外国研发和投资的溢出的活动。因此,为了获得最新的国外技术和国际一流人才,吸收国外研发活动的溢出,华为决定在与国际知名机构关系密切的发达国家建设研发中心高等教育或行业领袖。

华为选择在一些行业巨头设立研发中心,例如达拉斯,美国电信集群的中心,拥有德克萨斯州的摩托罗拉仪器;斯德哥尔摩,瑞典,与爱立信,诺基亚和其他电信设备企业,杜塞尔多夫, 有沃达丰的总部。后来,为了更好地管理欧洲的研发活动,华为将欧洲研究中心 (ERC) 迁往德国慕尼黑,该中心靠近慕尼黑技术大学,是德国技术大学联盟的重要成员,以及其他合作伙伴。华为也不遗余力地吸引国际人才。总之,华为海外研发中心的选址目的地是一个优秀的全球通信产业中心,也是一个靠近世界一流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地方。华为高度重视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2016年5月,华为在迪拜成立了新的研究中心,6月在法国成立了数学研究中心。通过华为创新研究项目,华为已资助了200多个研究项目,并通过资助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理论研究,探索了 ICT 领域突出的技术创新发展。

3.2 华为建立了“核心合作圈”结构的开放式创新合作关系

华为的研发可分为三层。第一层是核心,即华为深圳总部。第二层是华为的海外研发中心, 第三层是华为在国内外的合作伙伴。

3.2.1华为研发核心

华为的发明者主要是华为的员工。2012年,他们申请的专利占整个公司专利的96%,其中90% 在深圳。华为 (深圳) 总部是全球研发网络的核心。它是 GIC 的主人,在组织、控制和协调全球研发活动方面发挥着作用。

华为总部和分支机构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往往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第一,根据技术发展趋势和自身需求,华为总部向其提出建议。在全球各地的分支机构,今年需要跟踪和开发的技术领域;然后,华为总部或海外分公司确定并联系潜在的技术合作伙伴。最后,华为总部确定合作伙伴并与合作伙伴签订合同,明确研发活动的时间安排和任务。

3.2.2华为海外研发中心

到2016年,华为在全球设立了16个研究所,在美国、英国、德国、法国、俄罗斯等国家设立了36个联合创新中心。华为(深圳)一直与这些研究机构保持密切的研发合作,其下属分支机构是连接华为与国际研发活动的桥梁。

为了说明华为与海外研发中心的研发合作,国际合作实力(ICS)用于衡量国际合作的强度。与国内研发相比,国际研发合作更有利于促进企业创新绩效。基于专利合作和专利引用的外部知识获取对创新有重要影响,专利代表了创新的重要成果。本文的国际合作强度指数(ICS)采用Guellec和Van Pottelsberghe(2001)的研究方法作为参考。如果专利发明人不在同一个国家,该专利属于跨国研发合作。因此,本文通过所有专利总数中国际合作专利数量的比例来衡量企业的ICS。也就是说,ICS等于跨国合作专利的数量/企业专利的总数。另一种衡量研发合作实力的方法是Fruchterman-Reingold算法,它代表了基于公司与合作伙伴之间关联产生的重力的协作力量。

在与华为密切合作的十大机构中,有七家是华为的海外分支机构,如位于斯德哥尔摩(瑞典),圣克拉拉(硅谷),杜塞尔多夫(德国)和Futurewei(华为)的研发中心。这些海外研发中心较早成立,并与总部保持稳定的研发合作。其他三个合作院校是大学和研究机构,除北京大学外,所有这些机构都位于海外。华为海外研发中心在研发方面具有特定的分工,如表2所示,表明华为(深圳)积极参与全球研发活动,并强调了海外创新资源对提升华为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3.2.3华为在国内外的合作伙伴

虽然海外研发中心是华为收购海外研发资源的主要来源,但与海外大学和研究机构的研发合作也是华为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的专利数据显示,在华为的对外合作中,产学研合作一直是优先考虑的事项,企业间的合作排在第二位。在区域分布方面,跨国合作就是这样优先,国内合作排名第二。在机构中,达拉斯半导体,北电有限公司,Toga Networks,Illusionistic有限公司和NextHop技术有限公司都位于海外。他们是行业领导者或企业。此类对外合作主要由华为总部及其国内分支机构承担。华为海外分支机构的产学研合作能力不是很高,分支机构主要担任联络员,这表明华为总部控制和保护其核心技术。

图1列出了与华为合作密集度最高的十所大学和研究机构。这些大学和科学研究机构是科学和工程领域的国家甚至国际一流机构。华为与北京大学保持着最强的合作关系,参与创新合作的人员主要来自软件学院的信息安全部门,物理系和北京大学的国际MBA(BiMBA)项目。华为在欧洲和美国的海外研发中心也与这些国家的最高大学保持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如慕尼黑技术大学,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研究所,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和圣克拉拉大学。与此同时,华为也在新兴发展中国家开展研究。例如,它与希腊雅典大学,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和大田的韩国电子和电信研究所等区域创新中心合作。

3.3 华为灵活的专利申请和成果转化策略

刘为民和马英九(2015年)认为,由于历史原因,华为与国际厂商之间存在巨大的技术差距。在华为还处于创业初期的时候, 跨国公司已经开始开发先进的专利。因此, 在2007年之前, 华为主要通过购买专利或支付专利费来进入国际市场,由于缺乏原有的核心专利, 华为主要专注于购买核心技术和升级。2007年后,华为逐渐重视跨国研发合作。特别是在2010年和2011年,华为通过大量研发支出提高了研发能力,逐步增加了跨国研发合作专利的比例。

根据不同的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不同,华为的专利合作分为三种商业模式:(1)撰写专利披露的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科学家或工程师,其中华为然后单方面

资料编号:[3447]

您需要先支付 2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