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置金融模式对农村融资的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2021-02-26 11:17:36
1.1、研究目的与意义
我国农村实行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统分结合的制度,这种制度在市场经济逐渐发展的环境下越来越显示出了它的一些弊端,这种制度造成了土地的细碎化,限制了其规模化生产,阻碍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而且由于农业生产及农产品的特殊性,加之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经营的农民无法掌握及时有效的市场信息,由此导致生产的盲目性以及农民在市场竞争中的劣势地位。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使进城务工的农民越来越多,农村的精壮劳动力过度流失,剩下老幼妇孺作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显然对我国农业的发展十分不利。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大多数,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乡差距越来越大,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资源不断流入城市。随着“三农”问题的提出与备受关注,很多学者将目光投入了这一领域。对于如何解决三农问题,近些年来以发展农村融资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路径之一越来越受到关注与重视。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数量逐年递增,发展速度十分迅猛,但各种问题也随之逐渐显现,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合作社发展规模小、实力弱,合作社的内部组织机制运行不规范等问题。其中最严重的莫过于合作社发展过程中的资金制约,及产生的内置金融异化。针对这一问题李昌平提出的内置金融观点非常有借鉴意义,通过乡村熟人社会将包括土地在内的农村资产信用化。农民通过参与合作社等组织的方式使自有的资产进行流通,丰富了融资渠道的同时极大程度上解决了小农户信用不足导致的融资少融资难的困境。农村合作社在增加信用的同时也起到资产流通市场和监管机制的作用。通过这一创新促进了城镇化进程,帮助更多人口便利的脱离土地资产。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茨认为:“仅使用传统生产要素的农业是无法对经济增长作出重大贡献的,但现代化的农业能对经济增长作出重大贡献”。该观点指出了传统农业储蓄率和投资率低下,以及资本匮乏的弊端。因此传统农业必须走上升级改造的路线,首先就要解决资金匮乏的问题,借助投资拉动增长。关于发展农村融资,目前国内外学术界持三种不同的态度:支持、中立、质疑。其中支持方,以中国历史和现状为索引,并在总结已有新农村建设地区的成果和经验,罗列出新农村建设的详细背景和意义,认为以内置金融为依托的新农村建设,与近几年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宗旨是相符的。徐勇等学者认为,基于政治学的视角,国家重要项目与任务的整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属于不可或缺的内容,在整合这些项目和任务后,很多农村的落后状况得以有效改变,并形成了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有机统筹。当然,也有学者对农村融资持有怀疑的态度。理由是:新农村建设实质上历史的重复表现,其解决的问题至多是深层次的问题,而不可能触及问题的根本。胡景北学者认为,农村融资问题,绝对无法规避“降低农民负担”、“縮小城乡差距”、“解决农村土体纠纷”等根本性问题。另外学者史喊虎也认为,即使通过内置金融手段也无法彻底根除“农村融资”问题,后者问题解决的根本方法,需要从国家制度与体制的高度入手寻找{title}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title}2.1研究的基本内容
本文在基于近期内置金融研究和农村融资相关文献基础上,结合现阶段加快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和土地流转的背景,从我国农村合作社的融资渠道着手,针对农村合作社等机构融资业务现状,意在探寻新融资方式,来试图化解农村信用地下融资难和土地等资产流通性低的难题。本文的基本内容大致有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序论,包括本文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主要表明现阶段农村融资的困境。第二部分详细介绍新提出的内置金融模式,探讨其在各方面与传统模式的区别以及优缺点。第三部分重在探究内置金融与农村融资之间的关系。第四部分是讨论内置金融模式对于农村融资的影响,将其细分为几个方面。论文最后一部分总结了本次研究成果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2.2拟采用的技术方案
在本文的研究中,主要运用理论研究的方法,同时微观分析和宏观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经济学和金融学理论为支撑。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主要有:(1)文献资料法,对国内外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查阅、梳理和总结分析,得出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2)比较研究法,对内置金融模式同传统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引入模型对影响因素的比较,文章最后按照这一框架的思路, 对中国的农村融资难题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2.3研究目标
(1)进一步论述内置金融的深刻概念和相关覆盖的领域,通过一个实例体现其主要的观点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