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材料类 > 复合材料与工程 > 正文

烧结温度对KNNS-BNKZ陶瓷的微观形貌及性能的影响文献综述

 2020-06-24 19:52:16  

1.国内外研究现状 1.1铁电材料 1921年,Valasek在罗谢尔盐中首次提出了铁电效应这一概念。

随后的1935年,在新的KH2PO4(KDP)体系中也发现了铁电现象。

然而,1944年,研究者发现了简单钙钛矿结构的BaTiO3(BT),从而引发了钙钛矿结构研究热。

铁电材料最基本的特性为在一定的温度范围会具有自发极化现象,而且极化强度可以随外电场反向而反转,这种性能表现在电滞回线(hysteresis loop)上(图1-1)。

通常一个铁电体晶体上存在许许多多的小区域,单个区域内的自发极化方向相同,区域之间的极化方向不统一。

可以将晶体分成若干个小区域,每个小区域内的电偶极子沿同一方向排列(图1-2),而各个小区域之间的方向相同,把这些小区域称之为电畴(domain),两畴之间的界壁称之为畴壁(domain wall)。

图1-1铁电体的电滞回线 图1-2铁电体的电偶极子排列 如图1-1,极化强度P滞后于电场强度E,所以称这种迟滞的回线为电滞曲线。

即当铁电晶体两头加上电场E后,极化强度P随E沿OAB曲线增加,至B点呈现线性增长趋势((BC线段)。

当E为零时,即撤去外加电场时,陶瓷不能恢复到最初的未极化状态,而是具有一定的极化强度Pr,称其为剩余极化强度(remanent polarization)。

当且仅施加电场到达一个特定的电场值时,陶瓷中的极化现象才会消失,这一特定的电场值对应Eε我们称之为铁电材料的矫顽电场强度(coercive field)。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5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