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开题报告 > 文学教育类 > 教育技术学 > 正文

建构主义视域下翻转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研究开题报告

 2020-04-12 16:12:24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一、目的及意义(含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

1.1研究背景

近年来,翻转课堂作为新的教学模式受到了教师和研究人员的关注。在翻转课堂中,课程视频取代了传统讲授,成为内容传递的重要方式, 解放出来的课堂时间为学习者主动学习提供了契机。作为翻转课堂的发源地,美国国家教育非营利组织明日计划( project tomorrow)与翻转课堂教育网( flippedlearning network, 简称fln) 2014 年秋开展的在线调查显示, 28% 的学校管理人员认为翻转课堂已经在改变地区的教学与学习方面产生了显著影响,38% 的初中教师与 40% 的高中教师已经从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不错效果( project tomorrow & flipped classroom network,2015) 。虽然翻转课堂兴起于中小学, 但也得到了很多高校的积极响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实践应用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一直是高校关注的问题。注重知识探索、应用与实践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适应了高校的教学需求。美国数字教育中心( the center for digital education) 2013 年对美国高校教师开展的全国调查显示,美国一些高校教师已经开始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式,并取得了不错效果( morris & brown,2013) 。受翻转课堂教学改革风潮的影响,我国目前也引入很多相关理论与案例。在信息化手段的助力下,翻转课堂已经在我国基础教育广泛推广、普及,并涌现出许多典型,如山东昌乐一中、重庆聚奎中学、武汉楚才中学等等;还有更多的学校在探索这一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模式,希望能通过此种尝试,探索突显学习者主体地位,回应时代对学生个性与能力发展的要求。同时,慕课的兴起为高校教师实施翻转课堂提供了优质的教学资源,间接推动了实践的开展。许多一线教师由此接触到翻转课堂概念,并开展翻转课堂实践。考虑到翻转课堂在国内尚属新生事物,评价翻转课堂的标准,目前还是以成绩和考试为主,研究、设计出一套翻转课堂评价标准才能对翻转课堂教学的过程和整体做出有效评价。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学习的灵活性与自主性,为传统课堂忽视学生差异与教学缺乏针对性的问题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从教育实践层面看,翻转教学的意义、价值以及必要性等已经被广大的中小学老师和管理人员所接受,且理论界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不仅多而且成熟,已经没有研究的价值。但翻转课堂的应用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减轻教师负担、提升学生成绩、还是改善学生的学习体验?评价翻转课堂的标准,目前还是以成绩和考试分数为主,有的学校在智慧评价系统中加入了心理健康的检测指标,但还是不能对课堂教学的过程和整体效果做出有效评价。20世纪末兴起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充分吸收了皮亚杰,布鲁纳等教育心理学家的观点,强调主义学习活动的自主性,层次性和情境性,要求教师结合学生能力,贯彻“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通过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以帮助学生完成对知识的自主建构。因此,在建构主义视域下研究设计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是教育实践发展的需要。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研究的基本内容:

(1)翻转课堂的基本教学方式

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翻转课堂的基本教学方式。

(2)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体现在哪些方面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1.10~1.20 确定选题,和指导教师讨论选题,明确要完成的任务。 1.20~3.10 查阅并整理资料,撰写、修改和上传开题报告。

3.11~5.5 提交论文大纲,撰写论文初稿。

5.6~ 5.19 论文修改和定稿,将论文按规定格式排版,上传论文定稿。

5.20~6.05 答辩准备,论文答辩。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j].海南出版社.1996.

[2]刘成新.网络教育应用[j].王景盛.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3]田爱丽.慕课加翻转课堂教学成效的实证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5,12(21)

[4]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d].电化教育研究。2014,07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5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