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成语”的语言学阐释文献综述
2020-04-21 16:23:14
1.1研究背景和目的
毋庸置疑,21世纪是互联网时代,也是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成为人们交际的重要平台,网络语言也随之兴起。20世纪90年代,人们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或出于逗乐等特定需要而采取了多种符号形式:字母型(GG、JJ、GF、PK)、数字型(886、666、9494)、混合型(幸福ing、3q、me2)等。这些符号形式普及程度越来高,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逐渐固定成为一种“网络语言”。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革新,网络语言在互联网媒介的传播中有了极快的发展。近几年,网络语言中开始出现“四字格”的短语格式,得到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而与此同时,在《成语大会》等节目热播的情况下,成语及与成语及其相似的“四字格”短语也一度成为社会的热点。
学界对成语的定义虽然不尽相同,但在成语的特点上基本可以达成一致。成语具有意义整体性、结构凝固性两大显著特点。这就限制了人们在使用成语时对其形、义进行改变。而今出现的“四字格”短语,是否是语言演变中产生的成语聚合群的新成员?如果判定为成语,是否符合语言的规范性?如果判定为非成语,又应以什么标准区分两者?以及,在这种语言现象背后的认知机制,这类网络新词的发展趋势、应用价值等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笔者写作的目的便是通过广泛调查和学习,尝试地给出这些问题的参考性答案。
1.2研究意义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它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汉语作为一种语言,具有一切语言共同的属性。从结构上看,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在语言演变的过程中,语音、词汇、语法等各子系统变化速度并不平衡。其中,由于和社会、交际联系最直接,词汇对社会发展和交际需要的反应最灵敏,变化比较快,主要变现为旧词的消亡、新词的产生和词义的发展。而成语是汉语词汇中一种独具魅力的短语形式,以庄重、典雅的风格著称,大多来自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因此,对于现代网络生活中诞生的“新成语”,笔者认为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总的来说,本文的研究意义可以概括为:
1.2.1理论意义:
从词汇、语法、语义、语用等多个角度对“新成语”这一语言事实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对理论研究是有一定意义的。一方面,语言是动态发展的,新的语言现象是研究语言的重要素材,“新成语”的研究可以为语言学增加新的内容,注入时代活力,符合语言学研究的趋势;另一方面,“新成语”的生成机制、认知机制等涉及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交叉学科,有助于语言学作为基础学科与其他学科间建立紧密的联系。
1.2.2实践意义:
词汇也是汉语教学的重要内容,而成语是词汇教学中的难点,“新成语”的出现无疑会对成语教学造成一些干扰,尤其在“新成语”广受欢迎的网络时代。因此,关于“新成语”的研究从教学实践的角度来说也是必要的。此外,语言规范问题一直是语言学的重要课题,“新成语”作为网络新词的新成员,本身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可以为新时代的语言规范工作提供可研究、讨论的范本。
1.3相关课题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