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文学教育类 > 汉语国际教育 > 正文

“互联网 ”环境下混合式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献综述

 2020-04-21 16:23:14  

1.目的及意义
1、研究背景和目的

“互联网 ”是互联网和各个传统行业的全新融合,这促进了现代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传统的线下教育模式与教育资源难以满足目前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在“互联网 ”的推动下一个全新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混合式教学法。混合式教学倡导传统教学的优势与数字化教学的优势相结合,两者互补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混合式教学法多被应用于国内中学教学及高等教育,而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相对很少。本文立足于对外汉语教学中混合式教学的应用研究,寻找远程教育与对外汉语教学的结合点,拓展远程技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力图为对外汉语教学创新提供相关建议与借鉴。

2、国内相关研究现状分析

目前,高速发展的互联网给不同行业带来的并不仅仅是巨大的便利,互联网已经成为可以实现信息双向及时沟通的新工具。随着对外汉语事业的不断发展,很多专家早已开始利用互联网科技来渗入对外汉语教育事业,从而完善对外汉语教学体系。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许多学者开始关注混合式教学。在何克抗(2007)的《多媒体课件及网络课程在教学中的应用》中,指出多媒体的应用已出现在大量和传统课堂上,而网络教学的使用也出现新的热潮。在卢伟(1999)的《语料库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中指出,我国已经成功建设出“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系统”和“现代汉语研究语料库系统”。这样的现代化“工具书”,已经大大地扩大了对外汉语教学的范围。除了这样的语料库,“华文慕课”、“移动孔子学院学习平台”等线上学习资源也使许多汉语学习者切身体验到互联网给他们带来的便利。刘娟(2015)在《慕课( MOOC) 背景下的国际汉语教学和推广》中提到,线上课堂并不是完全和线下课堂毫不相干的,“慕课”是在传统课堂的基础上从互联网途径延伸出去的新兴课堂。学者们发现,线上和线下的资源结合,能极大的丰富和扩大学习者们的个性化学习。因此,混合式教学法并不是最近才提出的新观点,而是现今在“互联网 ”的背景下重新成为教育行业的新热点。

在混合式的教学应用上,“翻转课堂”将学习中心从老师移到了学生身上,这能更好的突出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地位。何克抗教授(2003)在第七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学应用大会上,首次提倡混合式教学。他强调混合教学就是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要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在周雨青和万书玉(2016)《“互联网 ”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基于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的分析与思考》中提出教育功能的实现不仅需要内容、传播和载体的支撑,更需要教学的互动互促,即师生在智慧、情感、价值观上的成长。可以看出,“翻转课堂”正体现了混合教学的优势。

但是,混合式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出现一定的局限性。在郭晶(2012)的《混合式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中的应用实践与反思》中,他对汉语学习者进行了实验测试,结果发现,混合式教学并不适应所有类型的课程。因为汉语学习者们喜欢利用课堂时间学习语言知识,他们认为理论知识的学习需要老师的监督,因此他们基本上只在课堂上和老师交流。Nissen(2007)对在学校学习的环境里,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也做了相当深入的研究。她发现,在混合式教学的课堂中,许多活动都非常有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同时,在郭晶的测试结果中也显示,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在网络学习后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Albero(2003)认为,自主学习能力的水平对于学习者接收课堂教学内容的程度有一定的关系。在金志军(2007)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初级听力教材编写研究》中也提到线上课程对于听力教学具有一定的积极辅助作用。所以,听力课程更适合传统课程和远程课程的结合。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目前混合式教学已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并且多种类型的课程已经在许多汉语课堂上得到应用。但是这些学者的研究角度多数只停留在听说课堂的层面,未能涉及读写的环节。不过,从现实来看,教育信息化与对外汉语教学的结合,的确能优化听说课教学的过程,能培养汉语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混合式教学法能借助网络,整合传统课堂和新兴课堂的教学方式,以弥补和完善对外汉语课堂的不足。

3、研究意义

混合式教学是教育信息化在互联网时代的全新产物,对外汉语教学的途径和方式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中变得越来越丰富。混合式教学既有课程教学的直接性优势,又有远程教学的便捷性优势,两种优势的结合使得教师在组织教学中获得更大的便利,学生们也能灵活地进行学习。但是,汉语教学课堂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如听说课、读写课、综合课等),混合式教学是否对所有类型的课程都有积极性意义?从这个角度来看,本文的研究意义为:

(1) 理论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5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