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文学教育类 > 汉语国际教育 > 正文

兰波《醉舟》的色彩和情感研究毕业论文

 2020-04-13 11:25:13  

摘 要

本文从美学与文化的视角,由色彩、情感、时间与空间切入,研究兰波作品《醉舟》的深层涵义及其创作手法,从多个角度分析文本,运用色彩学与知觉心理学等理论,在象征主义层面发掘其中现代诗的手法与语言特点。将其与欧洲19世纪绘画艺术中的印象主义进行比较研究,所得结果对于诗歌创作与批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论文主要研究了兰波代表作《醉舟》中的色彩与情感。

研究结果表明:兰波的作品《醉舟》通过自由的色彩搭配与象征主义色彩意象的运用,构建了复杂狂乱的内心世界,其中对光影的运用使得诗歌的语言与情感相互融合,创造了诗歌的多维空间,引领了全诗的变化线索,表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本文的特色:结合了色彩学与绘画艺术,把诗歌置于动态的画面中进行分析与理解,拓宽了全新的跨学科艺术批评视野并建立了在艺术之间进行沟通的桥梁,发现了艺术之间的联系和文学创作的新视角。

关键词:色彩与情感;象征主义;印象主义绘画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esthetics and culture, this article analyzes by means of color, emotion, time and space. It studies the deep meaning and creative techniques of Rimbaud's "Le Bateau ivre", analyzes the text from multiple angles, apply the theories of chromatology and perceptual psychology, and explores Modern Poetry techniques and language features in Symbolism. The article compares "Le Bateau ivre" with Impressionism of painting art in European 19th Century. It has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poetry creation and criticism.

The paper mainly studied the colors and emotions in the representative of Rimbaud's "Le Bateau ivre".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show that Rimbaud's "Le Bateau ivre" creates a complex and turbulent inner world by the use of free color matching and symbolism color images. The use of light and color makes the language and emotions of poetry merge, creates the multidimensional space of poetry, leads the changing clues of the it and expresses the rich inner world of Rimbau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article: Combining chromatology and painting arts, placing the poetry in a dynamic picture for analysis and understanding, broadening the horizon of brand-new interdisciplinary art criticism and establishing a bridge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various types of art and discovering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rts and a new perspective of literary creation.

Key Words:color and emotion;symbolism;impressionist painting

目 录

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2.1 语言学角度的诗学研究 1

1.2.2 先锋与叛逆的兰波形象研究 1

1.2.3 兰波创作中“醒与醉”的研究 2

1.2.4 感官错乱的“通灵”研究 2

1.3 研究内容 2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3

第2章 《醉舟》的结构线索与变化 4

2.1 《醉舟》的色彩学分析 4

2.1.1 《醉舟》的时间线索与色彩变化 4

2.1.2 《醉舟》中色彩性质的情感与知觉功能 7

2.2 《醉舟》的空间线索与情感变化 11

2.2.1 由河入海的激情 12

2.2.2 海上狂想的迷乱 13

2.2.3 随波浮沉的疲惫 14

第3章 《醉舟》中色彩意象的象征意义 16

3.1 绿色 16

3.2 红色 17

3.3 黑色 18

3.4 其他颜色 20

第4章 《醉舟》的光影·情感与印象主义绘画 21

4.1 印象主义绘画的由来及其理念 21

4.2 光的应用·时间与空间 22

4.3 客观再现与主观表现 23

第五章 总论 25

参考文献 26

致 谢 27

第1章 绪论

研究背景

世界艺术进入21世纪,出现了越来越多新的文艺批评理论,这也让文艺作品呈现出新的生机,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当今的文艺批评主张从不同的角度,多元化、全方位地对艺术作品进行艺术分析。

而对整个艺术大类的纵横分析与整合联系,是当下文艺批评正在研究的一个重点方向,即对绘画艺术、文学艺术、音乐艺术、戏剧艺术、造型艺术、历史文化等进行艺术分析,并且做出美学上的探讨与欣赏,从艺术互相联系的角度对艺术作品进行解构分析,联系艺术中各门类的相关内容,探寻艺术作品的全新价值,实现艺术理解的时间、空间的全面拓展,给予各时代艺术以新的时代坐标和美学定位,为现代艺术寻找全新的视野和不一样的出发点。

基于这样的艺术整体视野下的研究现状,对文学作品展开全方位的新时代理解与深层次再分析已成为文艺批评的新方向,也代表着不一样的文化美学理解。

国内外研究现状

语言学角度的诗学研究

在研究内容为法国诗歌作品的前提下,许多学者把关注点放在了其诗歌本体的上,从法语译介、法语语言学和法语诗学的角度,对诗歌进行文本细读分析,研究其中的字词、韵律、修辞、结构、诗体等。如梁佳在(2011)《lt;醉舟gt;的通感分析》中对兰波《醉舟》中的通感修辞进行了修辞角度的分析。[1]熊辉在(2016)《百年中国对兰波的译介与形象构建》中从翻译角度对兰波作品译介的历程进行了详述。[2]而王以培在(2017)《通灵“醉舟”——兰波长诗lt;醉舟gt;赏析及启示》则逐段逐句分析了“醉舟”行驶的历程与诗人起伏不安的精神躁动。[3]

先锋与叛逆的兰波形象研究

众多学者更多地关注兰波作为一个文化先锋、社会叛逆的形象之存在。如尚笑、郑丽娜在(2016)《盗火:兰波诗歌创作中的反叛意识与自由精神》中所说“他凭借通灵者和盗火者的身份,以惊人的敏锐道破时代的预言”,是对兰波作为一位革命者与超现实主义先驱的艺术总结。[4]苏文健在(2010)《炼金术士兰波——通灵者的词与物》提出,认为在兰波身上可以重新发现诗人作为一个命名者的尊严,作为物的召唤者的祈望。[5]又如梁敏在(2016)《逃离与叛逆:兰波及其诗歌研究》中详细探究了诗人兰波离家寻找新的目的地,对不可得的欲望的疯狂索求和对“家”的逃离。[6]

兰波创作中“醒与醉”的研究

很多学者探究了兰波《醉舟》中表现出的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对其中“我”的精神状态,“醒”与“醉”的双重性,和“我”是另一个,进行了分析与解读,是对作者艺术作品中体现出的精神的分析与理解。如郭晓岱在(2017)《兰波诗歌名作lt;醉舟gt;浅析——“我”在lt;醉舟gt;中》中,对“我”给出了三重内涵的理解,分别是“旅行的讲述者”、“通灵者”、“他人”。[7]刘庆瑜在(2017)《梦与醉背后的存在之思——lt;祖国,或以梦为马gt;和lt;醉舟gt;比较》中,把兰波与海子进行对比,从“醒与醉”、“生与死”的角度探讨了两位作家关于自我精神的探寻。[8]又如胡博桥在(2013)《“醉舟”与“梦蝶”——谈谈兰波与庄子作品中人的“异化”问题》中将西方的“醉舟”与东方的“梦蝶”进行两相对比,挖掘了世界文化中关于“梦”与“醉”的精神现象。[9]

1.2.4 感官错乱的“通灵”研究

国外研究者对于兰波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其历史、文化、艺术性,更专注于其作为文学批评案例的内容,兰波独特的创作手法给了现代文学新的思路与启发,用意象、画面来使诗歌丰满,将狂乱的激情注入其中,柏拉图的狂乱说认为诗人凭借一刹那的灵感创作,或神灵凭附,或灵魂回忆,把自己带入到情感创造出的理念世界里,是一种非理想精神的表现。如Maurice Courtois在(1988)《Rimbaud et I'Orient》中,对兰波创作时的迷狂与感官的集体错乱进行了研究,认为正因为如此,出现了他的“另一个”。[10]Z Liu在(1989)《La "poésie objective" de Rimbaud et les paysages des poètes chinois classiques》中提出结合中国古典诗人的“意境”来分析兰波“客观诗歌”中的理念世界,它是由自我与外界世界结合而成的世界。[11]又如B Weinberg在《Le Bateau Ivre, or the Limits of Symbolism》中对兰波《醉舟》中的象征主义手法进行了具体而仔细地分析,研究了其中独特的象征主义风格。[12]

研究内容

兰波的诗歌作为文学作品本身,也作为时代的精神号召,同时,又作为作者自我情感的凝结,体现出了其巨大的艺术价值。而尚未有学者站在美术理论最首要、最基本的课题,即色彩学理论(甚至光学理论)与文学的交点上,从美学文化与自然科学理论的角度,把兰波作为19世纪西方艺术史上的重要转折,来分析他的诗歌作品。

首先,在本文的第二章中,展开了对《醉舟》诗歌本体的分析,其中包含了两部分内容,其一是由时间引起的色彩变化,文章结合绘画艺术中基础的色彩学、光学等内容,对其进行了深度分析与解构。其二是由空间引起的情绪变化,文章将《醉舟》置于法国19世纪和诗人的生平遭遇之下进行研究,通过对“醉舟”之旅的分析探寻兰波蕴藏在诗歌中千变万化的情感。本文的第二章旨在根据这两条线索探析全诗的行文走向,沿着兰波在《醉舟》中“我”化作“舟”的行船路线,寻找诗人在创作中对色彩语言的运用与其转化而成的独特情感,理清诗人创作心情的波动与作品的诗歌艺术结构。

您需要先支付 5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