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残疾人题材电影改编及其形象嬗变开题报告
2020-03-14 12:16:26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一 研究目的:
新时期以来的文艺作品,把“人”放在了突出的位置,无论是在表现人情与人性,又或者是人的本能与精神力量方面,都突破了以往不能写人的禁区,体现了人的尊严与价值。而一直处于边缘和弱势的残疾人群体也获得了艺术家们的广泛关注,并由此产生了一批或是描写残疾人的生存状态,或是以残疾人作为政治隐喻,又或是表现残疾人的生命力和优秀的文艺作品,在电影领域也不例外。
广泛意义上,残疾人文艺应当包括三种:1 残疾人作为创作主体的文艺作品;2 残疾人作为主要表现对象的文艺作品;3 残疾人作为主要接受对象的文艺作品。而实际上,由于电影制作过程的科技性、复杂性与合作性,使得电影创作主体几乎很少是残疾人;同样,由于电影是光与影、声与画的综合,所以对接受者也有了一定的生理要求,纯粹把残疾人作为接受对象的电影也并不多见,因此,通常意义上的残疾人电影则一般指以残疾人为表现主题的电影作品。从先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悲情城市》,到商业大片《听风者》《十面埋伏》,再到近年来青春电影《左耳》《我是证人》,又或是是小众电影《推拿》《盲道》《洗澡》等,这些电影对于残疾人生活状态的表现,传达出的创作者的价值取向以及残疾人社会地位的变化等一系列信息,都十分值得重视与研究。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一 研究内容和目标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2017年1月-3月10日以前,阅读文献,搜集资料,形成毕业论文写作提纲初稿
2017年3月20日以前,完成并提交毕业设计任务书和开题报告,形成论文详细提纲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生命对你意味着什么》,周朗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0年版。
2.[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自卑与超越》,吴杰,郭本禹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3.[美]诺尔曼·布朗:《生与死的对抗》,冯川、伍厚惜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