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就X在P”的句法结构及语篇功能初探开题报告
2022-01-05 21:09:12
全文总字数:2872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x就x在p”格式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固定格式,它是相同成分x与副词“就”、介词“在”的重叠套用。由于能进入成分“x”和“p”的类别较为多样以及该结构本身在语义上的复杂性,前人对“x就x在p”结构的句法和语义研究一直持续至今。但我们发现少有学者将“x就x在p”作为一个整体放在语篇中进行研究,因此,本文以北京语言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为主要分析对象,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该结构的句法特征,并在语用方面对“x就x在p”结构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
同时,我们发现“x就x在p” 还有一些其他不太常用的变式,如“x是x在p”、“x还x在p”、“x也x在p”等,它们都是“x在p”的重叠套用,格式上唯一的不同在于副词的使用。因此,本文将在对比副词“也、还、是”的基础上,结合语料进一步分析出“x是x在p”、“x也x在p”和“x还x在p”的异同。
国内外研究现状
“x就x在p”结构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研究主题主要包括:“x就x在p”结构中“x”和“p”的类型;成分“x”和“p”之间的语义关系以及“x就x在p”整个结构的语义类分析。赵静贞(1986)指出“x就x在p”中的“x”可分为两种类型,一为谓词,其中又可分为形容词和动词;二是名词。语义上,“x就x在p”格式是用假设的语气表示肯定:一是肯定动作、行为、性质产生或出现的原因,一是肯定动作停留或消失的处所。胡习之在《a就a与a就a在m》(1989)一文中指出该结构中的“x”只能是词,不能是词组;a与m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m是因,a是果,整个结构可以变换成“之所以a,是因为m”;“a就a在m”这一结构在上文一般有先述成分。蒋遐(2006)指出成分“p”既可以是词一级的语法单位,也可以是短语,还可以是单句或复句,甚至可以是句群。语义上,“x就x在p”句式既可以表示范围,意为“x仅仅在p这一方面”;也可以表示原因,意为“x只是因为p”;还可以表示条件,意为“一旦x就x在p上”。宛新政(2006)根据构成成分“p”的形式特点,将其分为三类:名词类、谓词类、其他类(小句、复句、语篇);以形式差异为依据将该格式划分为三个语义次类:Ⅰ类,假设及其结果;Ⅱ类,状况及其归因;Ⅲ类,评价及其依据。刘鹏(2008)认为当“x”是单音节形容词时,整个结构成一体,近似话语标记;整个结构在语义上具有主观性评判的特点。方绪军(2009)认为拷贝式话题结构“x就x在p”是在“x 在 p”的基础上产生的,且“x在p”与“x就x在p”的基本逻辑语义相同,是同义构式。陈颖(2014)指出“x就x在p”是双强调构式,是一种不断更新信息的动态句;“x”是结果,“p”是依据,两者具有因果关系;其语法功能在于对事物的评价。
2. 研究的基本内容
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1、“x就x在p”结构的构件分析:成分“x”的形式特点;成分“p”的形式特点;方位介词“上、里”的去留。
2、“x就x在p”结构的句法分析:“x就x在p”结构的反问与疑问表达。
3. 实施方案、进度安排及预期效果
实行方案:
首先,查阅相关文献并积极思考,确定研究方向及内容;然后总结前人在“x就x在p”结构句法特点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成分“x”和“p”的分类,并进一步解释和补充相关句法特征;其次,结合北京语言大学语料库的例句,探究“x就x在p”这一结构作为整体在篇章中的作用,并基于篇章衔接功能和焦点标记理论进行说明解释;最后,结合语料库和相关副词研究成果,对比“x就x在p”与“x是x在p”、“x还x在p”、“x也x在p”的异同 。
进度:
4. 参考文献
[1]赵静贞,“V就V在… … ”格式[j].汉语学习,1986,(4)
[2]胡习之,“x就 x”与“x 就 x在m”[d].阜阳师范学院学报,1989,(4)
[3]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商务印书,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