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文学教育类 > 汉语国际教育 > 正文

论李金发诗歌丑怪意象的隐喻内涵毕业论文

 2020-02-19 16:52:46  

摘 要

4

Abstract 4

关键词:诗歌隐喻 李金发象征诗 意象构建 死亡隐喻 爱情隐喻 5

一.隐喻与诗歌、意象 5

1.什么是隐喻? 5

2.何为诗? 6

3.隐喻与诗 7

4.何为意象 8

5.意象与隐喻 8

二.李金发诗歌意象综述 8

1.“以丑为美”的审美心理。 9

2.死亡类意象尤其突出。 11

3.赞美女性,至死不渝追求爱情。 13

5.独特的色彩意象 14

三.李诗中诗歌意象的隐喻内涵 14

1.死亡意象 14

2.爱情意象与女性形象 20

3.荒原意象 25

4.色彩意象 26

四.李金发象征诗的时代价值和借鉴价值。 28

结语 29

致谢 29

参考文献 31

绪论

李金发是中国第一个象征主义诗人,他将西方象征主义诗潮引入中国,并在理论与实践上运用西方现代主义意象诗学,创作了《微雨》、《食客与凶年》、《为幸福而歌》等诗集,为中国新诗艺术的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被誉为“中国现代象征主义诗歌创始人”。

李金发的诗作在现代诗历史上是有独特意义和研究价值的。五四文学革新后,中国诗坛异彩纷呈,三十年的新诗发展历程中,胡适倡导的白话诗、郭沫若的革命浪漫主义、闻一多的新体格律诗、戴望舒的现代派诗风、艾青的革命现实主义诗歌[1]等作为新诗主流横贯诗坛,都秉承传统的艺术欣赏习惯和中国传统意象诗学和谐优美的主调。而李金发的诗作新奇怪丽,别开生面,较之主流过于晦涩、章法崎岖,充斥异国情调,是对当时传统古典诗学的极大反叛。他对西方象征派自觉借鉴、大胆创新,创造出一批独具特色的作品,使中国新诗与世界现代主义潮流接壤,实现中西诗学的初步接轨,给中国新诗带来新的审美方向,在新诗诗坛历史上留下了不容忽视的浓重色彩。

但他的作品思想跳跃,语言晦涩难懂,风格奇诡怪丽,充满悲伤阴郁的情感,诗歌意象充斥着灰色、丑怪、荒诞与颓废。因此在上世纪20~30年代的诗坛中,文学界对李金发诗歌的评价是褒贬不一的,对李诗的评论大多呈两极化。赞美与肯定李金发的,有周作人、邵询美、黄参岛、宗白华、钟敬文等人;胡适、梁实秋、任钧等人却始终坚持批判象征派,否认李金发的诗歌成就;朱自清、苏雪林、冯文炳等学者则辩证看待李诗的优缺点,肯定其诗学价值,也承认李诗过于晦涩的弊端。[2]此时期文人学者对李金发的研究的着重点大多在于其别开生面的奇特诗风、新奇诡丽的象征譬喻、分析其遣词造句的怪异手法、以及争辩其诗的价值与地位。大多从诗歌理论或对李诗的直观印象出发进行评论,很少具体详细的与其作品结合,专门论述李诗的某个文学要素。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李金发的诗作开始被重新挖掘和评价。80年代至今,文人学者们大都更加系统的详细的就某一要素对李金发诗歌进行研究,或研究其某个类型的意象、整体意象构建、某首作品的意象深层内涵,或旁征博引研究其美学价值、与西方现代主义接轨研究其诗学特色,或在大量论据的基础上分析李诗在百年新诗中的辩证价值......总之,文人学者们在这一时期已经不拘泥于探讨李诗外在的、印象上的文学特征和诗学价值,而是深入研究,详细归纳,把对李诗的研究推向另一个更加明智的高度和更加开阔的广度,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加深对李诗内在意蕴、独特手法,对诗坛的历史贡献,对诗歌创作的借鉴价值等方面的研究。

在目前为止的研究论著中,还没有直接且详尽论述李金发诗歌意象的隐喻内涵的学术研究。本文拟用隐喻为载体分析李诗意象的内涵,解释隐喻在诗歌中的功能。用隐喻解释李诗“晦涩怪异”的独特意象,并透过对意象隐喻的研究,体会李诗的审美趋向,寻找其对现代诗坛诗歌创作的借鉴价值。

摘要

李金发是中国第一个象征主义诗人,他的作品思想跳跃,语言晦涩难懂,风格奇诡怪丽,充满悲伤阴郁的情感。李诗的诗歌意象也充斥着灰色、丑怪、荒诞与颓废的奇诡风格,表现出“以丑为美”的意象构建主调。①本文将通过研究认知隐喻学,明确隐喻的意义和作用,隐喻对诗歌及其意象的构建功能,隐喻、诗歌、意象三者间的关系。②深入通读李金发作品,归纳总结李诗中具有代表性的意象,分析其隐喻内涵,对诗歌中的隐喻内涵界定。③并明确隐喻在具体诗歌语境、诗人情感表达、内涵展现、诗歌主题揭示中所起的的作用。④借鉴历代学者在李诗诗歌语言、意象构建、美学价值、开创性实践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解读李金发独特的诗歌意象在中国新诗史上的开创性意义,和其诗歌意象的隐喻内涵所体现的“纯诗化”诗学审美趋向,对现代诗坛诗歌创作的借鉴价值。根据李金发于1925年至1928年陆续出版的三部诗集作品《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以及1942年出版的《异国情调》中的代表性作品,笔者将选取其中最能体现李金发诗歌灵魂与审美倾向的几类意象进行论述,分析其隐喻内涵。

Abstract

Li jinfa is the first symbolist poet in China. His works are full of leaping thoughts, obscure language, bizarre style and sad and gloomy emotions. Li's poetic images are also full of strange and paradoxical styles of gray, ugliness, absurdity and decadence, showing the main tone of image construction of "beauty is based on ugliness". This paper will study cognitive metaphor to clarify the meaning and function of metaphor, the function of metaphor in the construction of poetry and its image, and the relationship among metaphor, poetry and image. (2) thoroughly read li jinfa's works, summarize the representative images in li's poems, analyze their metaphorical connotation, and define the metaphorical connotation in poems. (3) to clarify the role of metaphor in the specific poetic context, the poet's emotional expression, connotation display, and theme disclosure. (4) to learn from past dynasties scholars in li poem poetry language, image building, aesthetic value and pioneering practice research, reading he unique poetry imagery in Chinese poetry history of pioneering significance, and its poetic imagery metaphor connotation embodies the aesthetic tendency of "pure poem" poetics of reference value for modern poets poetry creation. According to he published from 1925 to 1928 in succession three poetry works "the rain", the song for happiness, "diners and lean ones" and "exotic" published in 1942, the representative works, the author will select one of the most can reflect li jinfa expressed his deep soul and aesthetic tendency, the essay discusses several kind of image, analyzing the connotation of the metaphor.

关键词:诗歌隐喻 李金发象征诗 意象构建 死亡隐喻 爱情隐喻

一.隐喻与诗歌、意象

诗歌的创作离不开隐喻的认知功能,而“意象”是诗人抒怀的载体,是诗歌不可或缺的核心组成要素。隐喻对诗歌的作用主要通过意象来实现,意象的形成也蕴含着隐喻的思维模式。

1.什么是隐喻?

讨论诗歌意象的隐喻内涵,首先要对隐喻进行定义。

中西方对“隐喻”的研究是不断发展深化的。学术界普遍认为亚里士多德是最早对隐喻进行系统研究的学者。亚氏认为隐喻是一个词替代另一个词来表达同一意义的语言手段,两者属于一种对比关系。隐喻的主要功能是修饰作用。[3]亚氏的观点没有突破修辞学的范畴,对隐喻研究的重心在于“比较”和“替代”。20世纪30年代,Richards在《修辞哲学》中提出“隐喻互动论”,认为“某词如果至少分出两种相互作用的意义,我们就说它是隐喻”,“两个相同事物的思想活跃地相互作用,其结果就是隐喻的意义”。[4]

在我国古代,对“隐喻”进行研究的文献较少。我国古代学者仅把隐喻看作比喻的一个下项概念[5]。但其实“隐喻”是从诗歌产生就贯穿于中国古典诗学中,与诗歌创作密不可分的普遍思维方式。比如《诗经》中“因物起兴”的“氓、硕鼠、桑、关雎、桃夭”等就是结构隐喻的表现。《周易》虽未提及“隐喻”二字,但却体现了隐喻思维的运作方式,《系辞下》云:“古者包牺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6]古人观物然后取象,从自然物象、身体经验出发,以“象”为载体讲明义理,“象”产生的过程就是隐喻作用的过程。南宋学者陈骙归纳总结为文之法的著作《文则》是中国第一部修辞学专著,其中第一次提及“隐喻”的概念,并与“明喻”区分开来。“尽管古代中国人经常使用隐喻语言,但中国哲学家没有相应的术语把隐喻同明喻、说教性譬喻、比喻、类比及其他有关现象明确地区分开来”。[7]

近年来,以莱考夫和约翰逊为代表的现代隐喻观“概念隐喻理论”立足于前人的研究成果,是中西方隐喻研究的主流,认为隐喻是从一个具体概念域向一个抽象概念域的系统映射,“隐喻的本质就在于通过某一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另一不同类型的事物”[8],大多数概念和人类的思维过程都和隐喻密不可分,隐喻对大多数概念具有建构作用。我国学界对隐喻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从上世纪末至今,学者们对隐喻的研究不断加深,现已进入快速增长的研究阶段,人们对于隐喻的认识逐渐发生了质的改变。现代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方式。隐喻是通过人类的认知和推理将一个概念域系统地、对应地映合到另一个概念域的结果。[9]也有学者从功能上对隐喻进行定义:隐喻是在彼类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此类事物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10]......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讨论诗歌意象的隐喻内涵和隐喻产生和理解的推理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其次我们要超脱狭义的词面意义,从本质出发探究“诗”与“意象”,并探讨为何要用隐喻解释诗歌。

2.何为诗?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于“诗”最简洁直观的释义为:“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韵律的语言集中地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11]诗是诗人心之所想,形成独特的意志和情志,然后通过语言系统转化成的极富审美意蕴的言语。严羽《沧浪诗话》说:“诗者,吟咏性情也”,何为性情?性,禀性与气质;情,思想与感情。诗人把所感所想融汇于词句,用抑扬顿挫的声调吟诵咏唱出来,展现诗人独有气韵和创作风格,就是诗。章太炎《答曹聚仁论白话诗》以为:“以广义言,凡有韵者,皆诗之流”[12],诗的灵性就在一个“韵”字,何为韵?以和谐有律之声,载横溢之文采,荡涤出的自然神韵。艾略特《诗歌的作用》说:“诗歌是生命意识的最高点,具有伟大的生命力和对生命的最敏锐的感觉。”[13]诗与生命同步,与人类血肉交融。诗是诗人对生命最本真的思索,也启发读者对生命的感喟......无数文人学者饱含对诗的虔诚,给予“诗”最真挚的解释。

笔者认为,诗无法真正被定义,世上没有任何真理可以毫无遗漏的体现诗的意义。就如诗中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美,强行用确切的语言去阐释,反而失去了诗的灵魂。但我们的确需要尽己所能去给予“诗”一个不完美的定义,帮助我们理解诗、融入诗、信仰诗、创造诗,一如前人论诗的虔诚,完成生命赋予我们的诗的使命——诗就是一个民族的语言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中,交织一代代炽热涌流的生命,积淀无数劳动人民智性和灵性,形成的言简练、字有韵、意无穷、情深邃的性灵的载体。

3.隐喻与诗

那么“诗志、诗韵、诗性情、诗的生命......”是如何展现于诗歌中的呢?严世清认为:“诗歌中充满了隐喻,因而诗歌被称为“隐喻式语言”。隐喻是构成诗歌的核心要素,诗歌都是隐喻性的,而单个的隐喻则是一首微型诗篇”[14](1999)英国二十世纪著名学者C.S.路易斯说:“隐喻是诗歌的生命原则,是诗人的主要文本和荣耀”。

隐喻与生命同源,是人类最基本的思维方式,也是诗歌的思维方式,与诗歌同样流淌着古老的血液。隐喻不是源域到目标域的临时映射,而是反映人们脑海中的长期记忆和长期积淀的民族文化;诗人往往独具只眼,创造出引人共鸣震颤心灵的诗歌,是隐喻为诗人认识世界提供新的视角;诗人言简意赅却胜过千言万语,是借助隐喻把难以言说的复杂情感传递给读者,做到“语尽而意远”。

那么隐喻通过何种方式对诗歌产生作用呢?隐喻通过诗歌的不同元素作用于诗歌。诗人利用文字声音赋予诗歌音乐性,从拟声和节奏上形成高低急徐、抑扬顿挫的诗歌语调,展现无需直接言说的隐喻情感;诗人也可以利用语篇形式的创新变异来描绘诗歌图画,不用明说任何字词言语,隐喻就是读者理解诗歌的密码;诗人还可以通过隐喻创造独特的极具凝聚力的意象,为诗歌点缀跳跃的精灵......其中“意象”是诗歌中最不可或缺的焦点,也是最能体现诗歌中隐喻作用机制的部分。韦勒克和沃伦合著的《文学理论》在第四部“文学的内部研究”中指出诗歌的核心构造问题包括“意象、隐喻、象征、神话”。[15]所以“意象”的隐喻是本文探讨的核心。

4.何为意象

“意象”一词,最早见于《周易·系辞上》:“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刘勰的“窥意象而运今”(《文心雕龙·神思》)则是“我国美学史上首先将`意'与`象'合成`意象'一词,开创了审美`意象'说。”[16]指出“意象是在一瞬间呈现出来的理智和感情的复合体。”也就是说,意象是创作主体的内在情感对外部世界客观物象进行融合加工而产生的艺术形象。意象是通过短促的意象闪烁,让心灵瞬间摆脱理性与现实的羁绊,抵达一个灵肉不分的神秘契合点,从而彻底贯通意识、潜意识、无意识之间的隔阂,并与客观世界融汇成一个超现实的有机整体。(来自互联网,作者不详)它是诗歌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诗歌特有的最基本的叙事方式,也是诗人最本能的表达方式。

5.意象与隐喻

意象不仅是隐喻作用于诗歌的主要方式,意象的产生也和隐喻密不可分。如前文所论述,《周易》的“观物取象”就是以隐喻的思维方式。储存在读者心中的经验就像一个链条,把这些跳跃的意象连接成一个整体。连成一体的意象相互间发生碰撞,这样,复杂的隐喻就此产生。诗歌中的意象就是过去的经验经过隐喻性思维的加工而留在脑海中的图像,纯粹的概念通过隐喻实现物质化和个体化,即隐喻赋予经验以形式,而这一形式就是意象。[17]对意象隐喻的分析能够帮助我们融入诗歌、了解诗人所情所感;帮助我们更深刻了解诗歌的文本层隐喻和主题隐喻,了解由各种意象组成的松散的表层结构下紧密且连贯的深层结构和诗歌主旨。因为个体经验是具有私人性的,对意象隐喻的分析更能使我们产生独特的审美感受和新的隐喻,拓宽我们视野所至,充实内心,丰满灵魂、用诗性指引我们的生活。

二.李金发诗歌意象综述

在二十世纪初的中国现代文学新诗史中,李金发的作品是一种“特立独行”的存在。周作人称其为“国内无有、别开生面”。但作为中国第一位象征诗人,他得到的评价不仅是对其开拓创新的赞誉,更有许多批评的声音,因其诗歌风格反常且怪诞,李金发被冠以“诗怪”之称。

李金发的诗歌创作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从初期的象征派诗歌到接受浪漫主义的影响,继而与爱国主义相结合,再到晚年对民俗文学和中国古典诗词的热衷。本文研究的重点是他狂热创作象征派诗歌的1925年至1928年相继出版的《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三部诗集中的作品。通过李金发这一时期的诸多作品,我们发现李诗的意象使用极为繁多,且构建精微神秘,大多充斥着丑怪、奇诡、荒诞与颓废,给人以悄怆幽邃之感和鲜明的异国情调。在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意象进行隐喻研究前,我们先对李诗的意象进行特点上的分析与总结。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期,我国初期象征派以鲜明的特色引起了新诗文坛的注目。相比白话诗的浅显直白,“新月派”的节制与明艳,以李金发为代表的早期象征派的美学原则和创作特点格外与众不同,有以下几个特点:暗示与模糊是其基本特征,通过象征意象的暗示来表现内心潜藏的感情;强调艺术必须表现自我,诗歌要抒写晦涩不明的内心隐秘;思维跳跃,试图打破常规逻辑,追求“观念联络的奇特”来引发读者另类的思考;大量运用“通感”手法,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用形容此意象的词去形容彼意象,突破语言局限。[18]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诗歌的创作特点也可以说是意象的构建原则。除以上总结的特点外,李金发早期的象征主义诗作的意象构建还体现出以下特点。

1.“以丑为美”的审美心理。

李金发认为:“艺术上唯一的目的,就是创造美”[19],“任何派别,都不能离开真善美”。但是矛盾的是,李诗大部分意象却是丑怪、颓废、阴郁、充满腐败气息的。笔者认为,这是李金发对波特莱尔“审丑主义”的不完全借鉴。不同的文化血脉、社会环境和人生境遇为诗歌铸造不同的美学质地,李金发对“丑恶”的深入远不及波特莱尔尖锐彻底,他更多的是“对于生命欲揶揄的精神,及悲哀的美丽”[20]。我们可以在很多作品中发现这种美丑交织的复杂情感画面。如《无题》(《微雨》)选段中:

您需要先支付 5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