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第三实验小学建筑方案设计(九)开题报告
2020-05-10 02:39:0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
课题目的及意义:
毕业设计是一个具有针对性、总结性的教学环节,是对我们学生大学期间所学知识的一项考核,在老师的指导下,将要运用我们大学五年所学的全部专业知识来完成。从自己的课题出发,学会应用知识于现代公共建筑的具体实践中,从设计之中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并获取经验。
通过这次毕业设计我们可以对大学期间所学的知识做一个系统的总结和应用,提高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对所学过的知识得以系统的深化。并培深化我们独立解决建筑设计的能力。设计中应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思想,保持严格认真的科学工作作风。以及培养学生调查研究、综合分析思考能力,以及查阅技术文献、资料和手册的能力,能让我们尽快地适应毕业之后的工作要求。
课题研究:
教育事业是国家发展的百年大计,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而学校则是实施与发展教育事业,培育人才的主要场所。校园建筑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建筑规划越完善,学生的正面环境知觉越好,对学生行为的影响越积极。而学校建筑中尤其是中小学建筑的建筑设计对建筑的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建筑的设计应该是富有生机活力的,对于成长中的中小学生,独特的校园空间是他们成长的舞台和背景,学校环境也将成为其未来记忆中的一个重要片段,具有独特的情感寄托作用。学校校区建筑规划设计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尊重现有的地形地貌,在使建筑满足功能需求的基础上,与环境良好地融合,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创造出既具有传统教育建筑特征又富有时代感的现代化校区。
建筑学是一门充满创造力的学科。教育的目标应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对室内外空间进行合理设计,从而有效的引导学生的行为以达到隐性课堂的作用成为教学楼室内外空间环境的设计重点。
小学校区的设计从选址开始,选址应该选址在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场地干燥。排水通畅、地势较高的地段。校内应布置运动场的场地和提供设置给水排水及供电设施的条件。学校宜设在无污染的地段。学校与各类污染源的距离应符合国家有关防护距离的规定。中小学校严禁建设在地震、地质塌裂、暗河、洪涝等自然灾害及人为风险高的地段和污染超标的地段。校园及校内建筑与污染源的距离应符合对各类污染源实施控制的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学校主要教学用房的外墙面与铁路的距离不少于300m;与机动车流量超过每小时270 辆的道路同侧路边的距离不应小于80m,当小于80m 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隔声措施。学校不宜与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医院太平间等不利于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以及危及学生安全的场所毗邻。
让中小学校园对学生有积极影响,最好的就是在建筑本身上做特殊设计。而建筑本身即为景观,从建筑物本身出发,把建筑物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巧妙结合,构成建筑物本身特有一道风景,即通过适当的景观设计,使具有一定特色的建筑群落本身与周围环境一起构成一道亮丽风景,并不刻意单单注重自然或人文的景观,侧重点在于建筑物本身的魅力。在建筑物满足舒适功能的前提下,将景观融入建筑物中来,构成一道独具特色的风景。将建筑作景观来设计最重要的也要体现对生态的追求。对生态的追求与对功能和形式的追求同等重要,有时甚至超越后两者,良好的自然生态可以营造一个可居、可憩、可读、可思的景色优美、空气清新的书香环境,而充分尊重自然环境,可以利用坡地地形、水面等现有自然条件,营造多层次的有机生态绿地系统,在继承传统地域文化和尊重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塑造生态型的新校园。 追求自然生态环境与人文环境的高度统一,塑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与氛围。 可设计大草坪、树林区、水面和花径等多种形态,形成一个大的生态系统。
建筑中的建筑入口是校园的重要部位,是中小学生每天必经的空间。建筑系楼由于其特殊的功能要求,使得建筑本身往往具有教化的功能。其入口空间意境的营造,应在注重整体校园人文环境塑造的同时,创造出开放的、亲切宜人的环境氛围,并努力构建出具有一定隐性作用的多样的交流空间。对教学楼建筑入口的处理可以用植物的构建,把室外环境部分延续到建筑中等。
在对校园建筑进行规划设计时,应使建筑空间与周边环境构思统一进行,使环境各元素与建筑之间配合默契,相得益彰。作为校园建筑都应关注整体校园环境的协调,力求尊重校园的整合性,将自身作为校园的一个元素和谐地融入到校园中,却又不失个性的塑造。整合性是个动态的概念,应考虑人在行进过程中功能层面的需求与变化,连续性视觉意象的层次、节奏与变化。 因此,从整个校园的规划布局、建筑群设计上,可以布局紧凑中求合理,外观简洁中求变化,空间变化中求有序,色彩明快中求亮丽,来充分体现现代校园生活的精神风貌和美好未来。
当然在体现建筑设计的同时也要注意体现安全的意识设计。为适应小学生活泼好动,规范其行为安全意识,在建筑的构造设计上尽量要做到使用的安全舒适。在流线上均匀合理分布楼梯减少人流在压力。走廊及连廊栏板大部分应多采用实板栏板做法,避免高空物体坠落。在活动区域的柱子尽量采用圆柱的设计,避免尖锐的角部可能的在学生活动中带来的伤害。室外绿化的处理多采用平缓坡地的设计,避免学生户外活动中台地高差过大带来的安全隐患。
2. 研究的基本内容、问题解决措施及方案
项目概况:
苏州工业园区位于苏州古城区东部,以发达的高速公路、铁路水路及航空网与世界各主要城市相连。轨道交通20分钟到达上海、60分钟到达南京、与沪、宁、杭融入统称轨道化生活。在苏州市新制定的城市总体设计中,明确了苏中工业园区在”双城双片区”格局中的”苏州新城”地位,即长三角地区重要的总部经济和商务文化活动中心之一。为完善园区教育配套,方便小学生就近入学,拟在工业园区北部唯亭片区内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第三实验小学校。
项目位于青澄路北、展业路西、科意路东、夷浜路南。其中青澄路、展业路为城市次干道,科意路、夷浜路为城市支路。规划要求本案出入口须在科意路、夷浜路,不得在青澄路上开设出入口,基地距北侧铁路大于300m。
基地周边以住宅为主,基地北侧为待建住宅用地,西侧和南侧为别墅区。东侧为幼儿园,东北角为园区内可继承邻里中心和图书馆。基地与邻里中心中间地块规划为公园绿地,满足附近居民休憩娱乐需求。基地总面积35390㎡。
设计要求:
设计方案应该充分尊重和利用现有及规划的设计条件,通过对该地块功能构成、布局形态、交通组织、景观形态等方面的研究与设计,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设计方案,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
注意城市环境设计、建筑内外空间秩序、建筑空间布局的序列和建筑环境景观设计,合理组织各项功能并处理好各功能区段间空间景观的衔接。
应满足建筑功能的要求,在使用上应有较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各功能分区既要相对独立,又要有机联系。技术经济上现实可行,符合国家有关规范、规程要求。中小学校的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应包括普通教室、专用教室、公共教学用房及其各自的辅助用房。
中小学校专用教室应包括下列用房:小学的专用教室应包括科学教室、计算机教室、语言教室、美术教室、书法教室、音乐教室、舞蹈教室、体育建筑设施及劳动教室等,宜设置史地教室。
功能定位及规划规模
校园包括6轨36个班,每个班50人,共1800人(学生),教职工80人。
基地面积:35390㎡;
建筑面积:≤28000㎡(含地下室)
建筑组成及要求:
教学部分 5500#8212;6000㎡
办公部分 2000㎡
书库及阅览室 1500㎡
食堂部分 2800㎡
风雨操场 1800㎡
个人见解
本设计在苏州工业园区中,周边有住宅区,同时又规划绿地。相对来说周边环境还是不错的,不过由于场地地形上的限制以及校园出入口的限制在场地排布上有些紧凑。在建筑造型不能更放开,不过中小学校园的设计主要的是给学生带来积极影响让它更好的体现其感情寄托的作用。
要深入调查、充分掌握中小学建筑的发展规律与模式,有一定的前瞻性,在规划布局、建筑设计、绿化与景观、生态设计等方面,在借鉴国内外校园先进经验的同时,有所创新。
在小学设计上,我的思路是将学校建筑分为四个部分,学生教室和教师办公整合在一起做一个整体,风雨操场、食堂各一部分,其余组合成一个建筑。让四栋建筑两两呼应。在造型上两栋规整,另外两栋带些弧形组合。在整体布局上以矩形为主。整个校园的景观也是以方形为主。
解决问题
在中小学的建筑设计中,必须严格按照中小学建筑设计的有关规范和要求进行,保证建筑设计的合理性,在满足喧嚣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加强人文建设,建立与时俱进的现代化学校。
考虑校园环境及建筑的生态与节能设计,有考虑雨水、污水分流以及雨水的采集与利用。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节能意识。
学校规划体现现代小学的氛围,具有时代感。交通方便,流畅,环境舒适,绿化面积达到要求,空间形态感舒展,能给小学生带来一个很好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建材发展导向》 黄春金,黄迪
《概念设计的重要性》 刁大国,傅玲,薛宏钰 黑龙江科技信息
《建筑结构中的概念设计研究》 陶明录,任家霞 科技咨询导报
《浅论建筑结构安全性的实现》 张明朗 山西建筑
《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二版) 建筑工业出版社
《中小学建筑设计》 张宗尧 刘宝仲 建筑工业出版社
《中小学建筑设计图集》中小学建筑设计图集编写组 建筑工业出版社
《中小学设计规范》 GB 50099-2011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张文忠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个性化校园规划》,江浩波,同济大学出版社
《建筑设计研究院校园规划设计作品集》,何镜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中国计划出版社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大全》
《城市规划资料集》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