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六合区中医院(二级甲等、400张床)-04文献综述
2020-04-12 15:37:59
文 献 综 述
1、概述
社会经济发展改善了医疗保健服务,也驱动人们对医疗保健的更高需求。与此同时医疗建筑规划人员和医疗设施设计人员在也不断地寻求适合当今社会经济体系的医疗服务模式。随着先进技术包括计算机科学对医疗服务体系及医院设计带来重大影响,现代化的建筑设计理念也同样在医院建筑上得以体现:优美的室内设计能改进医疗服务,有需的交通流线提高了医疗效率,以信息高速公路联网的智能化医院正在出现。在合理化标准化基础上发展的绿色人文医院是现代医疗建筑的新趋势。
医院建筑是指供医疗、护理病人之用的公共建筑。医院通常分为科目较齐全的综合医院和专门治疗某类疾病的专科医院两类,在中国,还有专门应用中国传统医学治疗疾病的中医院。绿色和安全是医院建筑设计中的重点。由于我国医院建设规模大、建设速度快、投资相对紧的特点,所以这就要求设计人员要根据项目工程规模与功能要求,结合所在地域环境特点采取因地制宜的对策,选用适宜的技术,从而避免走入高技术、高投入的误区,并在一些工程实践中把节约资源、环境环保作为实现绿色医院的设计理念。
2、国内医疗建筑的现状
中国医院的演进历程研究长期以来相当缺乏,由于近几年国家对医疗事业的重视和不断凸现的问题,才开始进一步的发展。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医疗建筑研究的深度与广度都还很不足。首先,医院建筑多在城市,医院建筑与闹市建筑间因缺乏必要的隔离手段,结果使病人遭受城市不良环境的影响;在病人增多,人满为患时,严格的洁污分流效果比较难达到,交叉感染的几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为改善室内微气候、提高舒适度而采用集中式全空气空调系统,却因运行成本较高,新风供应量及其过滤级数有时不能保证,也增加交叉感染的几率。其次,国内医院建筑还存在着功能分区不明确,从而引起医患流线交叉,人车流线混合的不安全因素。此外,一些医院还存在着功能用房和空间的设置问题。诸如:功能用房的基本面积不足;房间大小和开间进深不合使用和家具布置的要求;有些用房空间比例失调;有些医技用房不能够满足医疗设备的安装或操作的要求等等。因此,国内的大量的医院建设实践急需研究总结,提升到理论,指导今后的规划实践工作。
3、研究目的及意义
首先,针对我国医院建设规模大、建设速度快、投资相对紧的特点,根据项目工程规模与功能要求,我们结合所在地域环境特点采取因地制宜的对策,选用适宜的技术,从而避免走入高技术、高投入的误区,并在一些工程实践中把节约资源、环境环保作为实现绿色医院的设计理念。很多大型医院建筑功能复杂、体量较大,设计中往往会产生很多没有自然通风采光的暗房间。这些区域主要依赖人工照明与通风设施,常年运行会造成较大能耗。我们在设计中要十分重视这一问题,并结合项目现状,充分利用天井的设计,既加强了通风,又加了自然采光。如在粤北人民医院住院大楼护理单元,结合患者活动室,在适当的位置设置天井,使护士站宽敞明亮,改善了复廊式布局的自然采光通风条件,提高室内环境品质。
其次,对于医疗建筑的命脉体系#8212;#8212;空间与流线进行了新的诠释:环境空间的设计取向、流线组织人性化的设计理念。 医院作为最复杂的公共建筑之一,以其功能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流线的复杂性,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条件的提高,对现在医院建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组织好医院的各条流线,使医院能够高效运转,成为近年来医院建筑设计研究的重要方向。分析建筑内部所存在的流线,主要有医生流线、患者流线、家属探视流线、污物流线、洁净物品流线;次要的流线有餐厅货物运输流线、餐厅的污物流线、医生的就餐流线、病患的就餐及备餐流线、送药流线等近十条流线。力求在复杂的用地条件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在局促的场地条件下创造舒适的医疗环境,在较为混乱的城市环境中塑造医院的整体形象,在单体设计中注重流线设计,力求互不干扰又高效运用交通体系,同时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合理解决各方面的矛盾。
最后,探索方案的可持续发展性。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建筑领域中生态建筑、绿色建筑等的可持续性越来越多地被提及。对医疗建筑而言其可持续性具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方案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先进性,满足医院在一定时期内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方案应保留有足够的发展空间,随着医疗科学的进步,医疗建筑势必存在更加深刻的变革,因此在方案设计中为以后发展预留了充足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