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土木建筑类 > 建筑学 > 正文

景德镇移动第二通信楼建筑方案设计_08文献综述

 2020-03-10 17:14:10  

文 献 综 述

1. 国内低密度办公楼的成因及发展现状

近年来大城市市中心呈现了普遍的租金上涨和交通拥挤的状况一些原本驻扎在市区的创新型企业纷纷搬离市区,出现了一批新型办公建筑,以丰台中关村科技园的总部基地、海淀后山的#8220;生态办公区#8221;及位于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的BDA国际企业大道为代表。这种以美国硅谷为样板的园区、企业总部基地,与人们传统观念的城市高层办公聚集区截然不同,它们具有优美舒适的外部环境及相对较低的建筑密度和容积率,所以称之为#8220;低密度办公园区#8221;。

所谓#8220;低密度#8221;、#8220;低容积率#8221;,却因为这一类办公建筑的方兴未艾而没有形成科学的定义,只是相对于城市中心高层办公而言的一种说法。根据当前的建设实例,我们在此姑且把建筑密度低于50%,容积率低于2.0的办公建筑,叫做#8220;低密度办公建筑#8221;。

低密度办公建筑的出现,源于办公需求的发展趋势。有大量的公司随着企业功能的细分化而舍弃CBD高度聚集办公环境,逐步淡出繁华的市中心,更多地选择在城市次中心、近郊甚至远郊。这类公司强调拥有独立的企业形象、独立的交通系统以及富于个性化的办公场所。

推动低密度办公建筑发展的原因,我归纳为以下五点:
  1.1 办公模式的转变
  以曼哈顿半岛建筑群为代表的CBD模式,是工业社会的产物。工业社会强调经济与高效,员工如同机器上的零件不知疲倦地工作,即便是坐在办公室的白领,也不过利用重复劳动创造低廉的劳动价值。在知识经济社会,创造性劳动主导了价值取向,密集式的办公模式已无法满足创造性劳动的需求。
  1.2 公共交通的发展
  高密度办公建筑本意是高效利用城市资源以生产最大劳动价值,但随着高密度办公建筑的聚集和膨胀,对城市交通的不利影响也逐渐显现。高密度办公建筑使得单位长度的交通网络需要负担更多的人流,而且受上下班时段集中的影响,路网和公共交通时而超负荷运作,时而缺乏有效利用,交通效率反而下降。我们的首都北京,便是世界闻名的#8220;堵城#8221;。随着公共交通的发展,更多的城市活动延伸至近郊地区,包括生活和办公。
  1.3 个性化形象
  CIS系统(企业形象识别系统)认为企业形象表现在#8220;理念识别#8221;、#8220;行为识别#8221;、#8220;视觉识别#8221;。建筑形象是#8220;视觉识别#8221;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份[2]。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不再满足于在CBD中租用其中几层办公室,模式化的办公空间与其品牌形象、企业文化和价值并不相符,他们需要更为个性化的办公空间进行自我宣传。此类需求多出现于企业的总部大楼建设。
  1.4 建设主体的投资行为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地产行业虽经历过金融海啸、国家调控等冲击,总体上依然是在高速发展通道上。投资自有办公建筑,不仅免除了办公租金上涨的压力,并且具有升值潜力,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选择。鉴于市中心的地价飙升以及诸多建设条件的限制,企业主更偏向于在近郊建设低密度办公建筑,一方面不需要较高的初始投入,另一方面可以更灵活、自主地操作其自有物业的建设。
  1.5 以行政办公建筑带动市郊发展
  基本建设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来源。而在城市建设的领域中,要发展市郊地区,往往也是行政办公建筑先行,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由于在市郊的开发初期,通常开发强度都不高, 办公建筑以低密度的形式出现为多。

2. 国内外低密度办公建筑设计案例分析

美国硅谷谷歌总部Googleplex,可以说是最初在城市周围办公且取得成功的例子,开启了低密度办公的先河,并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梦想办公室。而北京丰台的中关村总部则是国内低密度办公园区著名的成功案例,其总部基地与其掀起的#8220;总部经济#8221;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前者是谷歌公司买下该地块并为自己量身定做的产品,而后者是为有该类需求的企业提供的产品,虽然两者的成功都有其各自的特殊性,但却更有其建筑规划及设计的共通性。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5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