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土木建筑类 > 建筑学 > 正文

苏州古城46、52号街坊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6毕业论文

 2021-12-18 17:52:36  

论文总字数:3205字

地块位于苏州古城南部区域46,52地块,周边文化资源有文庙和盘门景区,南部临内外城河,沿河绿地有城墙遗址,整个地块位于古城区南北主要轴线的端部,为古城区的入户空间。

经过对周边现状,场地现状,主要人群,活动形式,商业业态等的具体分析和swto分析,对业态进行调整,功能定位是文化体验型商业步行街区和旅游配套,居住区配套。整体规划设计中延续两侧文化轴线,规划特色的游览路线,使游客能在游览过程中体验苏州传统文化韵味和氛围。延续苏州古城风貌和肌理,增加公共活动空间,促进各种人群和空间共生。

基于对场地问题与受众需求的分析,考虑到旅客对于苏州园林、文化的探索兴趣,开发者对于商业文化价值的挖掘的需求以及原住民对于传统苏式生活记忆的怀念,我们觉得采用城市设计中的空间叙事理论对本次设计进行总体策略的规划。

城市设计空间叙事理论在本次方案中的具体运用:

1.叙事要素的提取和整合:

本次设计整合了苏州古城的自然环境要素如内外护城河的水体绿化空间,历史文化要素如苏州传统民居、园林建筑,传统街巷空间,城市空间肌理,文化风俗,节庆活动,传统工艺制作等,生活行为要素如传统苏式生活方式等,总结归纳了具有故事性的叙事要素加以设计突出,激发场地活力。

2.叙事主题的确定:

考虑到本次场地的四个主要问题:1.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但是不显,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利用;2.商业定位不明确场地失活;3.旅客停留时间,缺乏旅游配套的商业服务设施;4.社区老旧混乱,缺乏管理。确定场地大范围的叙事主题为“弘文”、“兴商”“优游”、“乐居”。

3.叙事结构的搭建:

本次设计的传统街区城市设计的叙事主题分为三个层次:宏观层面、中观层面与微观层面。三个层次的主题按等级从高到低呈包含关系,宏观层面的叙事片区,中观层面的叙事组团和叙事路径,微观层面的叙事节点对应文学作品的章,节,段,句,词。

在遵循古城大的三个主要商业和五横两竖的结构的背景前提之下,强化涉及到本次场地东侧人民路和52地块北侧的新市路商业轴线。与此同时,在进行本场地小区域的城市设计时,在遵循古城大的叙事背景前提之下,对区域叙事要素进行整合,提取出合适的区域叙事主题,最后再到各个街坊内部主题的确定,从而形成一个完整有力的叙事结构体系,明确每一块叙事片区的主旨,层次分明又丰富多有趣。

4.叙事路径和情节的编排:

宏观层面采用时间线索,中观层面采用多样剧情线索,微观层面采用特定的逻辑线索。

在城市这种较大范围的设计中,单一的采用某种线索来统领空间的组织显然是不能够满足的,因此我们在46,52号街坊中采用多线索并存的方式来引导多个叙事空间的展开,叙说整个街区的文化与故事。

(1)从宏观层面来说,由于到该区域的除了原住民以外多为初次来姑苏的游客,一般情况下人们参观游玩的时间较为固定,游览也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因此整个街区的叙事空间以时间这一大线索来展开组织。结合人们参观行为的特点,强化并拉长重要叙事空间的停留时间,省略次要空间,使人们在行进的过程中感受到张弛有度的空间变化,形成一定的节奏感,在“阅读”街区故事的过程中,更易于留下深刻的场所记忆。

(2)从中观层面来看,采用多样剧情线索.根据对三大类叙事要素的整合情况可以发现,基地内的历史文化要素(孔庙府学文化、盘门宗教旅游文化、城墙遗址文化等要素)和生活方式要素(市房制度的打破、市井文化等要素)占叙事要素的绝大部分,且两者之间有所交叉。

而自然环境类要素则主要体现为基地南侧的内外城河。因此,我们经所梳理,将它们与本次场地主要的商业区设计(商市文化)联系起来,对街区内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要素通过几条不同的线索进行组织,从而形成多样剧情线索。根据功能和叙事要素,将叙事线索分为五个,包括府学商业线索,水市街坊线索,盘门城墙线索,园林旅居线索,市井生活线索。

(3)从微观层面来看,街区内局部空间还运用了特定的逻辑线索来编排空间的情节。运用倒叙、并叙、插叙和断叙等空间路径的组织,拟定端午节庆活动路线,曲艺文化体验路线,碑廊拓碑体验路线,盘门特色文创路线等,通过空间组织和路径规划向人们展示传统文化,激发人们主动了解空间背后所隐藏的历史故事与情节。

5.叙事场景与氛围的营造:

通过图纸分析和研究提出了46和52号地块的整体空间叙事结构,我们将各种非物质层面的要素的表达凝结到具体的空间中去,使得能够被人们感知和品味。我们着重研究了传统街区内个体空间,按空间大小形式的不同划分为线性叙事空间、重要地段叙事空间、节点叙事空间三类,并分别阐述不同类型空间叙事氛围营造和表达的具体设计策略与方法。尝试运用固定道具、半固定道具和费固定道具等主题道具,通过在空间的反复出现,来加深人们对空间的主观印象,起到强化叙事主题,突出叙事场景氛围的作用。融入隐喻、伏笔、重复等修辞手法和立体叙事营造各个片区的不同的场景氛围。

  1. 五条叙事线索生成的五个叙事片具体设计如下:

A地块:府学商业主题坊

总建筑面积:43500m2,容积率:0.99,建筑密度:39%,绿地率:26%。体量与周边居民区肌理相协调,从大体量的泰华商城向社区体量由大到小逐渐过渡。两层为主,局部三层,从泰华商城向内部从高到低过渡。重点处理人民路与新市路界面,入口区域设置开放型广场空间,结合地铁下沉广场设置。在人民路界面天际线由泰华商城到文庙逐渐过渡,在新市路界面天际线由社区到地铁口逐渐过渡。

建筑肌理以苏州历史古城民居的围合型庭院肌理为原型并进行一定的围合空间转化和单体建筑多样的组合方式,增加开放性,以适应对应的商业功能。人民路和新市路交叉路口为开放的空间节点,场地内部建筑组合多为半围合式或者底层架空的通透空间,适应不同活动和业态的需求。建筑风貌方面采用苏州传统建筑元素,粉墙黛瓦,传统坡屋顶,并采用现代的结构和建造方式,在不破坏古城建筑风貌的条件下适应现代化商业的需求。建筑功能以文化体验型商业为主,承接文庙府学文化。

B地块:水市街坊体验坊

总建筑面积:24300m2,总用地面积25960m2,容积率:0.94,建筑密度:37%,绿地率:30%,。体量与周边居住区肌理相协调,且都为南北向布置,与居住区肌理相协调。两层为主,局部三层,从居住区向内城河从高到低过渡。重点处理西二路和沿河界面。在人民路界面天际线由泰华商城到文庙逐渐过渡,在新市路界面天际线由社区到地铁口逐渐过渡。

建筑肌理以苏州历史古城沿河排列成线的肌理为原型,同时与居民区肌理相协调,增加开放性,以适应对应的商业功能。从盘门到地块的入口区域为开放的空间节点,正对居民区主要道路的区域也设置开放性节点空间,同时做到空间向城河的通透性。

建筑风貌方面采用苏州传统建筑元素,粉墙黛瓦,传统坡屋顶,并采用现代的结构和建造方式,在不破坏古城建筑风貌的条件下适应现代化商业的需求。建筑功能以消费型商业为主,结合沿河空间设置餐饮和特色小吃。

C地块:盘门城墙叙事坊

总建筑面积:8000m2,总用地面积10000m2,容积率:0.8,建筑密度:30%,绿地率:36%,。体量与周边居住区肌理相协调。高度上不影响瑞光塔的视线通廊。

建筑肌理延续古城区的肌理。入口设置为开放的空间节点,设置地面停车空间服务于景区游客。融入苏州传统建筑元素,并采用现代的结构和建造方式,不破坏古城建筑风貌。

建筑功能为展览性建筑如城墙博物馆和服务于盘门景区的游客服务中心。

D地块:园林静悟旅居坊

总建筑面积:25000m2,总用地面积27000m2,容积率:0.93,建筑密度:37%,绿地率:38%,体量与周边居住区肌理相协调。两层为主,局部三层,从两边居住区向场地内部从高到低过渡。重点处理新市路界面。

部分入口空间设置开放的空间节点,内部结合园林空间进行组织。建筑功能以精品酒店为主,设置一些沿街商业。

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3205字

您需要先支付 5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