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能老人照顾服务体系建构探析——以海门市包场镇为例开题报告
2020-05-20 21:10:03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
当今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全球都亟待解决的共同问题,我国是人口大国,老龄人口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其中,失能老人占老龄人口的比例逐年增长,根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15年发布的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8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2400多万,失能、半失能老人近4000万人[1],如何解决好失能老人的养老问题在民生领域备受关注。尤其在农村地区,失能老人人口远远多于城市地区,因此他们面临着的养老形势更为严峻[2]。而在农村,失能老人的照顾服务大多数依靠的仍旧是子女亲属为主的传统家庭照顾模式[3],构建一个完善的社会服务支持网络和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迫在眉睫。但就目前我国失能老人的照顾服务现状而言,仍处在摸索期,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能够解决失能老人养老问题的路径任重而道远[4]。通过查阅前人已研究的文献成果发现,学术界研究养老相关问题的资料非常丰富,在失能老人问题上,关于城市失能老人长期照护的研究较多,而以农村失能老人照顾服务为视角的研究相对欠缺。本文就相关问题进行了如下归纳:
一、关于失能老人的概念界定
关于失能老人的概念界定学术界没有统一的定义标准,陈以博将失能老人界定为”由于自身的身体障碍或认知功能障碍,丧失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群体”[5];丁佳丽将失能老人界定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需要有人部分或者完全提供照护,以提高其生活质量”[6]; 李明羽将失能老人界定为”因疾病、外力事故而造成的身体机能部分或完全丧失,尤以赖在床上不能自由行动的老人为准”[7]。
2. 研究的基本内容、问题解决措施及方案
一、解决问题
本文主要致力于探析如何建构失能老人照顾服务体系,笔者将以海门市包场镇新南村作为研究地点,首先了解当地失能老人的养老现状,并分析他们的养老意愿与照料需求,再从政府、社会、家人以及失能老人自身这四方面探讨失能老人目前面临的养老难题,最后在此基础上挖掘出一种适合目前农村失能老人的养老模式。
二、研究方法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未来街道社工个人职业素质形成分析外文翻译资料
- 为灾后社会发展组织社区 定位社会工作外文翻译资料
- 城市老旧社区适老化改造路径研究外文翻译资料
- 赛博格宣言:20世纪后期的科学、技术以及社会主义女性主义外文翻译资料
- 谁接受少数民族的文化?多数群体成员文化适应的人格视角外文翻译资料
- 社会工作和精神病学视角下战争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初级护理中的生物—心理—社会挑战外文翻译资料
- 网格化管理促进城市社区防治犯罪的实践与思考外文翻译资料
- 社论:COVID-19期间老年人的孤独感和社会隔离——对老年学社会工作的启示外文翻译资料
- 社会支持与中国农村的“留守”老人:以江西省为例外文翻译资料
- 从抗争到顺应:科层组织视角下的快递员身份认同与行动策略外文翻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