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新市民城市认同感研究 ——基于南京市的实证研究文献综述
2020-05-11 23:28:37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现代化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加快,在市场经济调节资源配置的背景下,人们在生存、发展需要的驱使下,离开原有生活区域,去往了新城市。
城市社会的结构、组织、生活方式、文化心理、发展规律等,都与外来人员的原籍贯区域的传统存在一定差异,从而造成外来人员与城市社会存在逐步认同的磨合过程。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城市专业人才和劳动用工需求猛增,越来越多的异地大学生和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涌入大城市,成为城市的”新市民”。
以南京市为例,目前南京市常住人口约820万,外来人员约175万,约2成都是外来人口。
如何帮助新市民更好的融入新的城市生活,加强大城市新市民的城市认同感,是我们不可避免的重要问题。
本次研究是以南京市为例,针对南京市在职半年以上,有稳定收入,并且户口不满三年的的大学毕业生,进行的实证研究。
将从新市民在南京市的居住、工作方式、生活特点、人际交往和价值理念等方面入手,研究新市民城市认同的瓶颈因素,更好地提高大城市新市民的城市认同感。
二、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大学生新市民具有以下的群体特征:一是成长环境多样性,将他们的成长环境分为两类,一类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另一类则是从小生活在城市。
二是受教育程度较高,他们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学习了某一专业领域的知识,具有较高的智商和情商,易于接受新事物和新观点,具有较高的可塑性。
三是市民化基础较好,他们系统地接受过专业文化知识的教育,自身具有较高的综合文化素养,思维方式、价值理念、行为习惯、社会交往等方面能与城市居民对接。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未来街道社工个人职业素质形成分析外文翻译资料
- 为灾后社会发展组织社区 定位社会工作外文翻译资料
- 城市老旧社区适老化改造路径研究外文翻译资料
- 赛博格宣言:20世纪后期的科学、技术以及社会主义女性主义外文翻译资料
- 谁接受少数民族的文化?多数群体成员文化适应的人格视角外文翻译资料
- 社会工作和精神病学视角下战争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初级护理中的生物—心理—社会挑战外文翻译资料
- 网格化管理促进城市社区防治犯罪的实践与思考外文翻译资料
- 社论:COVID-19期间老年人的孤独感和社会隔离——对老年学社会工作的启示外文翻译资料
- 社会支持与中国农村的“留守”老人:以江西省为例外文翻译资料
- 从抗争到顺应:科层组织视角下的快递员身份认同与行动策略外文翻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