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社会学类 > 社会工作 > 正文

社会工作视野下的城中村改造后原居民新生活研究 ---以武昌区徐家棚街团结社区为例文献综述

 2020-04-21 16:32:34  

1.目的及意义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近年来全国各大城市兴起了一股城中村改造的热潮。2014年9月,武汉市正式启动城中村综合改造计划,明确规定“十三五”期间将完成中心城区49个城中村改造。城中村改造是一项巨大的民生工程,原居民作为存在于城中村中的最大主体,其生活也会伴随着城中村改造工程的开展与推进而发生巨大的变化。

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特有的一种现象,目前国外没有专门针对城中村改造问题的研究。我国学者根据城中村的地理位置特点和一些城中村的较低生活水平等情况,认为其类似于国外学者关于“Slum(贫民窟)”、“Urban Village(都市村庄)”、“城市边缘区(Urban Fringe)”“Urban Sprawl(都市蔓延)”等的研究。虽然国外上述领域的相关的研究成果与我国城中村的实际无疑有相当的距离,但是一定程度上可为我国城中村改造研究提供借鉴。

美国著名人文地理学家Johnston主编的《人文地理学辞典》中将都市村庄定义为“一种居住社区,居民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文化或种族特征,常位于内城或转型地带,是移民进入城市的聚焦点”(高婉炯,2017)。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提出了人口迁移成本与预期收益理论,他认为城中村村民在面对进入城市的问题时会采取不同的态度和行为,城中村村民进入城市并接受市民化不仅需要考虑经济条件的改善情况,还要考虑子女教育情况、生活习惯、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刘丁顺,2016)。1936年德国地理学家赫伯特·路易斯提出了“城市过渡地带”这一概念,他发现一些原本靠近城市市区的边缘区域,在城市发展中不断被建成区蔓延占据,最终成为城市市区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经过推演于1942年他提出了“城市边缘区”这一说法,他认为这是在城市和农村之间转换的过渡地带。英国地理学家Susna Myahew认为贫民窟或贫民区是穷人们居住的地方,混居和拥挤是其最明显最普遍的特征,和中国的城中村有相当多的相似之处,社区特征均表现为和相邻小区隔离;以及快速增多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冯筱岑,2013)。因此,国外学者对上述概念的研究对于我国城中村改造问题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我国学者卓彩琴(2007)从角色冲突的视角出发,她认为改造后的城中村村民意味着由农民角色转换成市民角色,由于制度、文化、自身等多方面的原因,农民角色与市民角色这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角色在转换过程中难免会发生冲突,其调适需要个人、社区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社会工作的目的是协助个人和社会解决问题,并发展个人和社会的潜能,以增进个人和社会的福利,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也有学者研究发现,城中村改造后,原居民虽然户口迁入到了城市,但是他们普遍城市归属感低,难以融入到城市居民的生活圈子里且自我身份定位模糊。对于刚进入城市或即将进入城市的村民来说,城市规则和生活方式等需要他们逐步去适应,这种适应过程是漫长的,短时间内提升他们的居民意识也是不现实的,但是我们需要正确看待这种突然的改变对他们生活造成的冲击。基于此,有学者认为,应从经济收入、居民就业、福利保障、社区文化建设、居民生活习惯、居民的安全感和归属感等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张欣,2011)。

本文首先对目前国内外有关中村改造前后居民的生活状况、“村民”角色转换后如何适应新生活等相关的文献进行综述;依此确定选题的框架结构,设计关于中村改造前后居民生活状况调查问卷;对改造后的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并与新社区的居民和社区干部进行访谈交流,深入到实地去调查和了解实际情况;在整理和分析调研资料的基础上,针对城中村改造后原居民生活发生的变化,重点讨论如何从专业社会工作的角度,帮助原居民解决城中村改造后在经济、文化、业余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潜在危机,同时也为城中村改造项目的实施提供经验借鉴。

在谈及城中村改造问题时,大多数学者聚焦于流动人口,对原居民的研究较少,且也很少有学者会从社会工作的视角出发去探讨城中村改造后原居民的新生活,目前这一领域的研究比较空白,因此,本文的选题具有创新性,为社会工作干预城中村改造对原居民的影响这一领域的问题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

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城中村是弱势社会群体聚居的“边缘社区”或“类贫民窟”,与城市的商品房小区、单位制小区与传统邻里小区相比有很大的不同,这种社区具有更显著的社会工作指向性,而社会工作的基本理念就是利用专业的价值理念、理论观点以及方法技巧,去解释与解决弱势群体面临的问题,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本文的选题抓住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切入角度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有利于提升人们生活质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title}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title}

(1)基本内容:

①导论部分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5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