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内出轨的社会学分析文献综述
2020-04-21 16:31:59
婚姻对男女两性有多重意义,满足情感需求和生理需求是其基本功能。人类通过婚姻的形式来满足天然的性需要,婚姻中的彼此忠诚,是一夫一妻制婚姻关系的基本理念, 这本身就包含了对性关系的某种规范和禁忌。然而,全世界一切时代和一切民族中,在婚的男性和女性都有非婚性活动。中国文化中存在着一个传统的标准模式,即性生活、家庭生活与生育“三位一体”,但这一模式自改革开放以来逐渐被打破。
我国存在大量由于子女等原因而勉强延续的“高稳定低质量凑合型婚姻”,这为婚外性行为的发生提供了潜在的土壤。20世纪末21世纪初,受到始发于西方世界的“性革命”浪潮的影响,人们主观上对婚外性行为的宽容度提升,社会道德规范对“出轨”的谴责和约束力降低,人们为“出轨”所付出的成本大幅度下降。而且随着中国城市化和现代化的不断加强,人们的外出机会增加,人口流动愈加频繁,各类人群聚集在沿海地区和大城市,两性关系和性行为模式更趋复杂。同时,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各类交友软件的兴起也为婚外性行为的发生提供了以往任何时代都难以想象的便利。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婚内的性承诺逐渐失去效力,婚姻对性的约束性、强制性和捆绑性逐渐减弱,尽管人们还把结婚看作是性生活合法化的标志,把举行婚礼看作是性生活开始的仪式,绝大多数的性行为还是在夫妻之间,但婚外性行为已越来越普遍。因此,研究中国当下的婚外性行为现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依据不同的定义标准,与婚外性行为相关的概念非常多,包括但不限于婚外性行为、非婚性行为、多性伴行为、“出轨”、不忠、婚外情/恋和越轨性行为等。其中,婚外性行为指的是与婚姻对象以外的第三方发生亲密关系。非婚性行为则包括婚前性行为和婚外性行为两类行为。而越轨性行为则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是越轨行为的典型形式之一,包含婚前性行为、婚外性行为、多性伴行为、商业性行为等,代指一切违反或偏离社会规范的性行为。
本文所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婚外性行为这一概念,即“身体出轨”。希望利用能够得到的最新的宏观数据从整体上呈现当前中国婚外性行为的概况, 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并在整合多种理论视角的基础上结合反映中国情境的变量深入分析影响中国当前婚外性行为的社会学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回答“出轨”背后的原因。
{title}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title}内容:
(1).婚内出轨的社会诱因与自身心理;
(2).男性出轨与女性出轨的全方位比较;
(3).婚内出轨的高发年龄及其社会影响因素;
(4).婚内出轨的高发职业及其社会影响因素;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未来街道社工个人职业素质形成分析外文翻译资料
- 为灾后社会发展组织社区 定位社会工作外文翻译资料
- 城市老旧社区适老化改造路径研究外文翻译资料
- 赛博格宣言:20世纪后期的科学、技术以及社会主义女性主义外文翻译资料
- 谁接受少数民族的文化?多数群体成员文化适应的人格视角外文翻译资料
- 社会工作和精神病学视角下战争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初级护理中的生物—心理—社会挑战外文翻译资料
- 网格化管理促进城市社区防治犯罪的实践与思考外文翻译资料
- 社论:COVID-19期间老年人的孤独感和社会隔离——对老年学社会工作的启示外文翻译资料
- 社会支持与中国农村的“留守”老人:以江西省为例外文翻译资料
- 从抗争到顺应:科层组织视角下的快递员身份认同与行动策略外文翻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