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与路径;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开题报告
2020-04-17 19:45:39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 随着时代发展,青少年犯罪行为不断增加,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改革和惩罚制度措施,并积极地建立预防青少年偏差行为的相关制度。
我国目前正处于充满社会矛盾地社会转型时期,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相比,青少年犯的总人数占所有刑事作案人员的比例和以前相比明显增加,犯罪率出现了十分惊人的涨幅。
青少年群体在不知不觉中慢慢从一个温暖而阳光的群体,发展成了一个令人不安的群体,这个转型过程也许充满争议,但实际上,这种转变十分符合当下青少年的社会角色特征:他们已经具有了破坏社会秩序的能力,但还没有完成社会化的过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问题解决措施及方案
一、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现象愈演愈烈,犯罪率与过去相比有明显增加趋势。
预防青少年犯罪已成为社会管理方面的燃眉之急,也已经成为了当前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
本课题从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和特点触发,结合社会支持理论,分析了社会工作介入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优势和必要性,探讨了一些关于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的理念和实践路径。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5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未来街道社工个人职业素质形成分析外文翻译资料
- 为灾后社会发展组织社区 定位社会工作外文翻译资料
- 城市老旧社区适老化改造路径研究外文翻译资料
- 赛博格宣言:20世纪后期的科学、技术以及社会主义女性主义外文翻译资料
- 谁接受少数民族的文化?多数群体成员文化适应的人格视角外文翻译资料
- 社会工作和精神病学视角下战争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初级护理中的生物—心理—社会挑战外文翻译资料
- 网格化管理促进城市社区防治犯罪的实践与思考外文翻译资料
- 社论:COVID-19期间老年人的孤独感和社会隔离——对老年学社会工作的启示外文翻译资料
- 社会支持与中国农村的“留守”老人:以江西省为例外文翻译资料
- 从抗争到顺应:科层组织视角下的快递员身份认同与行动策略外文翻译资料


